[发明专利]动力电池绝缘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8179.9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2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龙宇舟;黄河;彭再武;张楷翼;卿鑫慧;刘进程;牛满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27/02;G01R31/38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夏菁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绝缘 检测 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绝缘检测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控制器,属于电动车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基于并联电阻式绝缘检测电路,计算出动力电池的高压总负端与整车地之间的等效绝缘电阻,以及动力电池的高压总正端与整车地之间的等效绝缘电阻,然后计算这俩等效绝缘电阻的并联值,作为动力电池与车身之间的绝缘电阻来分析动力电池是否发生绝缘故障。实验验证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绝缘检测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到动力电池两端位置的绝缘故障,还可以检测动力电池中间位置情况的绝缘故障,实现了对动力电池任意位置绝缘故障的检查,提高了电动车辆的高压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动力电池绝缘检测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以动力电池为动力源,动力电池与车身的绝缘性能直接决定着整车的安全性,因此,电动车辆通过绝缘检测仪实时检测动力电池与车身之间的绝缘电阻,以保障整车的高压安全性。
目前,绝缘检测仪对动力电池的高压总正和总负,进行绝缘电阻检测;但是,动力电池通常由多个电池箱串并联组成,若动力电池的中间电池箱发生绝缘故障,绝缘检测仪则无法准确检测出,导致高压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动力电池绝缘检测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控制器,欲实现对动力电池任何位置绝缘故障的检测,提高电动车辆的高压安全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绝缘检测方法,基于并联电阻式绝缘检测电路,所述并联电阻式绝缘检测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子开关,串联的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电子开关,以及检测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电压的第一电压传感器和检测所述第三电阻两端电压的第二电压传感器,所述串联的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电子开关的一端接整车地,另一端接动力电池的高压总正端,所述串联的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电子开关的一端接整车地,另一端接动力电池的高压总负端,所述动力电池绝缘检测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所述第二电子开关均导通后,获取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并作为第一电压,获取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并作为第二电压;
控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断开并控制所述第二电子开关导通后,获取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并作为第三电压;
控制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导通并控制所述第二电子开关断开后,获取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检测的电压并作为第四电压;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分别计算得到第一等效绝缘电阻和第二等效绝缘电阻,所述第一等效绝缘电阻为所述高压总正端与所述整车地之间的等效绝缘电阻,所述第二等效绝缘电阻为所述高压总负端与所述整车地之间的等效绝缘电阻;
计算所述第一等效绝缘电阻和所述第二等效绝缘电阻的并联值,并将所述并联值作为所述动力电池与车身之间的绝缘电阻;
根据所述绝缘电阻判断所述动力电池是否发生绝缘故障。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电阻值相同,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电阻值相同;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四电压,计算得到第一等效绝缘电阻,具体为:
根据第一等效绝缘电阻公式计算得到所述第一等效绝缘电阻,所述第一等效绝缘电阻公式为:
其中,Rp为第一等效绝缘电阻,U1为第一电压,U2为第二电压,U3为第三电压,U4为第四电压,R1为第一电阻的电阻值,R0为第二电阻的电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81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油焦气化的装置
- 下一篇:眼科压力控制系统、成套部件以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