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导风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0635.3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6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陶林;谢虹;朴雨植;郑晓华;于坪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风结构 驱动电机 转动轴 支架 混合通道 控制旋钮 风流道 空调 暖风 乘车舒适性 壳体外表面 出风风量 除霜风口 吹脚风口 吹面风口 单独调节 固定设置 配合方式 汽车空调 线束插件 出风口 空调箱 子母槽 脚部 壳体 引脚 感知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导风结构,包括导风结构、驱动电机和控制旋钮,所述导风结构设置在空调箱内的冷/暖风混合通道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支架、导风流道和转动轴,所述导风流道通过转动轴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通过子母槽配合方式固定设置在空调箱内的壳体上;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空调箱的壳体外表面并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控制旋钮与驱动电机的引脚通过线束插件连接。本发明通过在空调箱内的冷/暖风混合通道处设置导风结构,可增强吹面风口、吹脚风口或除霜风口的出风风量,从而实现单独调节单个出风口温度的目的,满足了驾乘人员对脸部、脚部的感知温度的不同需求,提升了乘车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导风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内空调出风口分为吹面风口、吹足风口、除霜风口,其风量的大小可根据驾乘人员的需求而进行调节,但是吹面风口、吹足风口、除霜风口的风量是同时调节改变的,不能实现单独调节单个风口风量输送的目的。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汽车内空调并不单单是提供热量或冷量的装置,对于空调的舒适性的要求大大提升,驾乘人员对于吹面、吹足、除霜的风量有不同的需求,且各风口在不同季节所需要的温度各不同,同时因为脸部、脚部感知温度的不同,同种模式下对于出风口的温度需求也各不相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导风结构,本发明通过在空调箱内的冷/暖风混合通道处设置导风结构,可增强吹面风口、吹脚风口或除霜风口的出风风量,从而实现单独调节单个出风口温度的目的,满足了驾乘人员对脸部、脚部的感知温度的不同需求,提升了乘车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导风结构,包括导风结构(1)、驱动电机(3)和控制旋钮,所述导风结构(1)设置在空调箱(2)内的冷/暖风混合通道处;所述导风结构(1)包括支架(11)、导风流道(12)和转动轴(13),所述导风流道(12)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朝向冷风通道或热风通道,所述出风口朝向吹面风口、吹脚风口或除霜风口,所述导风流道(12)通过转动轴(13)设置在支架(11)上,所述支架(11)通过子母槽配合方式固定设置在空调箱(2)内的壳体上;所述驱动电机(3)设置在空调箱(2)的壳体外表面并与所述转动轴(13)连接,所述转动轴(13)在驱动电机(3)带动下旋转;所述控制旋钮与驱动电机(3)的引脚通过线束插件连接,所述控制旋钮通过旋转调节驱动电机(3)的引脚电压,控制驱动电机(3)工作。
优选的,所述导风流道(12)设有多个。可通过改变导风结构导风流道的数量、大小、角度,调整各模式下出风口的输出风量,从而实现各模式下出风口温度的调节,满足驾乘人员对脸部、脚部感知温度的不同需求。
优选的,所述导风流道(12)设有4个。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13)依次穿过各导风流道(12)的对称侧壁,将导风流道(12)固定设置在支架(11)上。
优选的,所述导风流道(1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朝向角度随着转动轴(13)的旋转而进行180°转动。
优选的,所述导风流道(1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朝向角度在装配到汽车空调中前可自由设置。导风结构(1)在装配到汽车空调中前,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节各导风流道(1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朝向角度(各导风流道(1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朝向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固定后再将导风结构(1)装配到汽车空调中,转动轴(13)旋转调节时,所有的导风流道(1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朝向角度一起随着转动轴(13)旋转而改变。
优选的,所述支架(11)为框形支架,且支架(11)的竖向杆的两端设有子槽(111),所述空调箱(2)在冷/暖风混合通道处的壳体上设有与子槽(111)配合卡接的母槽(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铂(上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06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