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于前面的行驶路程的路段测定混动车辆的行驶状态的方法和混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2939.3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8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J.贝林;N.魏斯;R.奥尔;C.特萨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12 | 分类号: | B60W20/12;B60W50/00;B60W10/2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万欣;陈浩然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于 前面 行驶 路程 路段 测定 车辆 状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于前面的行驶路程(29)的路段测定混动车辆的行驶状态的方法,其中,混动车辆包括内燃机(2)、电机(3)和用于给电机供应电能的电蓄能器(10),并且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代表前面的行驶路程的行驶路程数据(21),其中,前面的行驶路程分成多个路段(29a‑e)并且行驶路程数据包含关于路段的路段信息;并且基于相应路段的路段信息对于每个路段测定(30)对于混动车辆的规定的行驶状态的适合性参数(PE,PL),其中,规定的行驶状态(I)包括至少一个纯电动行驶状态和第二行驶状态(II,III),在纯电动行驶状态中电机驱动混动车辆,在第二行驶状态中内燃机驱动混动车辆。
本申请为2016年6月7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专利申请“对于前面的行驶路程的路段测定混动车辆的行驶状态的方法和混动车辆”(申请号:201480066900.4,申请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于前面的行驶路程(Fahrstrecke)的路段(Streckensegment)测定混动车辆的行驶状态的方法以及一种混动车辆。
背景技术
混动车辆典型地除了内燃机之外包括电动机作为第二驱动器以减小燃料消耗和有害物质排放。在此,混动车辆不仅可仅由内燃机而且可仅由电动机或者同时由两者来驱动。
电蓄能器、例如电池给电动机供应电能。已知以来自能量转换器(例如由内燃机来运行的发电机)的或者通过在车辆的制动过程中回收动能所获得的电能给蓄能器充电。此外,蓄能器可通过联接到外部电流源处来充电。可联接到外部电流源处的混动车辆也称为“插电式混动车辆”。这些插电式混动车辆大多比纯混动车辆包括更大的电池并且如此是混动车辆与电动车之间的混合形式。
在混动车辆的运行中目标是尽可能有效地使用内燃机和电动机以优化内燃机的初级能量需求且减少废气排放。在此,可改进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整体能量平衡。
原则上已知为了优化混动车辆的运行将待完成的行驶路程包括在内。
例如由文件EP 1 270 303 A2已知一种用于控制混动车辆的传动系的方法,在其中根据表征待完成的行驶路程的特征的数据来确定对于传动系的部件的运行策略。根据运行策略和路段数据来计算待期望的能量消耗和需要能量的时间段。如果该时间段不足够,确定备选的运行策略并且重新检查由此得出的时间段。
在所提及的方法(在其中仅对于行驶路程的就在前面的子路段执行关于电能总需求的分析并且仅涉及对于当前路段的短期驱动选择)中,缺点是仅基于蓄能器的当前充电状态采取目前最佳的决定、但是未制定出对于整个待驶过的行驶路程最佳的驱动策略。由于蓄能器的当前的充电状态值仅由过去得出并且因此仅能对于还待驶过的行驶路程提供受限的说明,仅能有限地改善对于整个行驶路程的完整的能量平衡。
由文件DE 100 05 581 A1已知一种用于控制混动车辆的方法,在其中可规划待通过再生系统储存的能量并且由此保证能量效率。尤其如果不能事先说明待驶过的路线,那么根据地图数据和定位器通过预测在地区中的高度位置分布进行规划。通过测定对于克服储存在地图数据库中的邻接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所需的时间,来实施该计算。基于此和行驶时间预测来测定概率分布,以控制混动车辆的车辆能量状态,其中,与所测定的极限范围一致地来规划再生系统的能量回收-和放电量以及发动机功率。在此仅能受限地改善能量平衡,因为仅考虑行驶路程中的高度差。
此外由译文DE 697 09 002 T2已知一种方法和一种驱动组件,在其中根据预测的行驶状态来调整蓄电池装置的充电状态。行驶状态预测装置此外也可基于待完成的行驶路程应经过的地区的道路状态预测行驶状态。然而未提及在混动车辆的能量平衡方面的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对于前面的行驶路程的路段测定混动车辆的行驶状态的方法以及一种混动车辆,其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29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