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雨水存储和监测的回灌系统及该系统的建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7271.1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6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沙莎;朱琳;施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沙莎 |
主分类号: | E03B3/34 | 分类号: | E03B3/34;G01N33/18;G01M99/00;C02F9/14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吴雪健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雨水 存储 监测 系统 建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雨水存储和监测的回灌系统及该系统的建设方法,属于城市水利设施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回灌系统包括埋藏式回灌井和监测井,埋藏式回灌井环绕设置在监测井的周围,埋藏式回灌井的数量大于监测井的数量,埋藏式回灌井和监测井的圆心距为D,且1m≤D≤R/2,R为监测井的影响半径;本发明通过在雨水花园中建造回灌系统,利用回灌系统对降雨进行天然的水质过滤和生物降解,避免雨水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还加快了雨水就地存储至含水层的渗透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水利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雨水存储和监测的回灌系统及该系统的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因洪涝灾害而引发的积水成河、交通瘫痪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同时我国还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并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是通过排水系统排出,而我国城市排水设施设计标准较低,没有完善的城市排涝标准体系,由此导致了暴雨时节出现严重积水及内涝问题,加剧了城市水污染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而目前公知的地下水人工回灌地面渗灌法主要是利用天然洼地、河床、沟道、较平整的草场或耕地,以及水库、坑塘、渠道或开挖水池等地面集、输水工程设施,常年定期引、蓄地表水,借助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天然水头差,使之自然渗漏补给含水层,以增加含水层的储量,但这种方法入渗速率较低。
经检索,发明创造的名称为:地下水回灌循环利用方法(申请号:2008100552340,申请日:2008-06-18),该发明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情况,确定抽水井的深度,并在抽水井的降水影响半径内钻与抽水井的深度相同的回灌井井孔。按沉淀管、滤水管和井壁管的顺序将井管固定在井孔内,然后依次填充滤料、封井、洗井,最后安装抽水设备和回灌设备。使得在抽水和回灌过程中,形成一个循环的回路,同时确保地下水不与外界接触,回灌后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本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依照该方法建设的回灌井不能对雨水进行污染物降解,同时容易造成井管堵塞。
此外,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地下水回灌促渗方法(申请号:201210003853.1申请日:2012-01-08),通过在高渗透性土层上人工挖掘修建回灌池,在回灌池内充填粗砂作为反滤回填料,在回灌池内及回灌池周围加设能将包气带中气体排出的排气管,并通过真空泵对回灌池周围的排气管进行抽气作业,但是本申请案需要借助抽水井对包气带进行排气,增大了施工难度。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快速储存雨水且对地质改动较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雨水存储和监测的回灌系统及该系统的建设方法;
其中提供的一种用于雨水存储和监测的回灌系统,通过结合天然地质水文条件,对雨水进行生态处理的同时加快雨水入渗速度;
其中提供的一种回灌系统的建设方法,通过对雨水花园的包气带和天然含水层进行微小改造,简化系统建造的施工难度,并加快雨水的下渗速度。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雨水存储和监测的回灌系统,包括埋藏式回灌井和监测井,埋藏式回灌井环绕设置在监测井的周围,且埋藏式回灌井的数量大于监测井的数量,埋藏式回灌井和监测井的圆心距为D,1m≤D≤R/2,且R为监测井的影响半径。
优选地,埋藏式回灌井包括回灌井管道、细砂层和砂砾层,回灌井管道和含水层相连,回灌井管道的顶部设置有过滤装置,该回灌井管道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渗流上段、导水段和渗流下段,且渗流上段和渗流下段上设置有渗流孔;回灌井管道的外部设置有细砂层,细砂层的外侧设置有砂砾层。
优选地,监测井的底部延伸至含水层,且监测井的井口高于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沙莎,未经张沙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72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居民小区零排放回收利用废水装置
- 下一篇:远程大管道输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