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幅影像的矢量数据自动纠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7911.9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5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东;邵鑫;刘波;贺楷锴;魏广泽;李小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G06T7/13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影像 矢量 数据 自动 纠正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矢量数据纠正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幅影像的矢量数据自动纠正方法,实现多幅影像数据分幅对矢量数据自动纠正,通过对每一幅影像数据范围内的矢量数据与影像数据进行模板匹配自动获取同名点,根据获取的同名点对该幅影像范围内的矢量数据进行纠正,如此循环所有影像数据完成全部矢量数据的纠正。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面对多幅影像分幅纠正矢量数据需要人工寻找同名点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矢量数据纠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幅影像的矢量数据自动纠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影像数据与矢量数据来源的差异,导致矢量数据与影像数据在集成叠后存在偏移,需要基于影像数据对矢量数据进行纠正。
因为矢量数据存在局部的偏移,传统的做法是人工通过在每幅影像数据与矢量数据之间寻找同名点来进行局部范围纠正逐幅对矢量数据纠正。对于小范围数据还可以人工逐幅处理。当面对大范围数据时,其中遥感影像可能有几百上千幅,此时在每幅影像中选取同名点进行逐幅纠正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幅影像的矢量数据自动纠正方法,可以自动寻找影像数据与矢量数据的同名点并进行纠正,避免人工寻找同名点消耗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多幅影像的矢量数据自动纠正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寻找同名点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幅影像的矢量数据自动纠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影像数据与矢量数据的预处理;
步骤2、单幅影像数据与矢量数据计算同名点;
步骤3、根据计算的同名点对影像数据范围内的矢量数据和影像边缘的面矢量数据中所有的点数据进行纠正;
步骤4、对影像边缘的线矢量数据与其他矢量数据进行接边处理;
步骤5、重复步骤2-4,直到遍历所有的影像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影像数据与矢量数据的预处理包括统一坐标系统、投影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2.1)根据几何特征筛选出影像数据范围内矢量数据所有的道路交叉口特征点;
(2.2)以筛选出的矢量道路交叉口特征点为中心,利用m*m大小的矢量栅格化窗口将矢量道路交叉口特征点周围的矢量数据栅格化;
(2.3)以筛选出的矢量道路交叉口特征点为中心,利用n*n大小的影像裁剪窗口对周围的影像进行裁剪,其中影像裁剪窗口要大于矢量栅格化窗口;
(2.4)对裁剪的影像进行路径形态学图像处理突出影像的道路;
(2.5)利用模板匹配技术对矢量栅格窗口与影像裁剪窗口进行匹配;
(2.6)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是否保留计算同名点结果;
(2.7)遍历所有的道路交叉口特征点,重复(2.2)-(2.6)步。
进一步的,步骤(2.1)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首先对矢量道路数据进行遍历获取所有道路单线并存储,然后通过两两相交获取交点,并通过去重操作存储所有的交点;计算道路交叉点连通度并设置道路交叉点连通度大于q作为过滤条件过滤得到道路交叉口特征点。
进一步的,m和n分别取200和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79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