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生物絮团及应用和利用其标粗凡纳滨对虾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57941.X 申请日: 2019-09-09
公开(公告)号: CN110628644B 公开(公告)日: 2021-12-31
发明(设计)人: 窦勇;周文礼;王墨染;王晴晴;邵蓬;高金伟;于士国;贾旭颖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农学院;天津蕴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12 分类号: C12N1/12;C12N1/20;C02F3/34;C02F3/32;A01K61/59;A23K50/80;A23K10/18;C12R1/89;C12R1/38;C12R1/07;C02F103/20
代理公司: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代理人: 韩晓梅
地址: 300380***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新型 生物 应用 利用 标粗凡纳滨 对虾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生物絮团,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絮团包括微藻团聚体和共栖异养菌,所述共栖异养菌为假单胞菌属细菌(Pesudomonas sp.)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

所述微藻团聚体的制备步骤如下:

⑴絮团微藻的筛选

筛选出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和硅藻门的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作为絮团微藻;

普通小球藻或亚心形扁藻的培养:采用f/2培养基,盐度25,培养温度23±1℃,光暗比12hL:12hD,光照强度为60μmol/m2·s,培养期间每天摇晃培养瓶六次;

雨生红球藻的培养:采用BBM培养基,培养温度22±1℃,光暗比12hL:12hD,光照强度为60μmol/m2·s,将雨生红球藻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末得到种子液;用NaNO3浓度为0.03mol/L、NaCl浓度为0.3mol/L的低氮高盐BBM培养基将种子液稀释至5×105cells/mL,培养温度设定为22±1℃,光暗比为12hL:12hD,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当培养液在490nm波长下的吸光度OD490不发生显著改变时收集微藻细胞;

威氏海链藻的培养:采用f/2培养基,盐度30,培养温度22±1℃,光暗比12hL﹕12hD,光照强度60μmol/m2·s,培养期间每天摇晃培养瓶六次;

⑵微藻团聚体的制备与成型粒径的控制

①将步骤⑴的普通小球藻或亚心形扁藻、雨生红球藻和硅藻门的威氏海链藻混合后在2000r/min条件下离心15min后,弃去上清,收集得到浓缩藻液,浓缩藻液与质量浓度2%的谷氨酰胺转氨酶液按1:3的体积比混合,并漩涡震荡1小时,得混合物,备好待用;

②用水配制质量浓度为0.1%-1%的褐藻胶,备用;

③用水配制质量浓度为5%的氯化钙溶液,备用;

④将步骤⑵①中混合物与步骤⑵②中褐藻胶按体积比1:1混合在一起,得混合物;

⑤将步骤⑵④中混合物用滴管向步骤⑵③中氯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即可得到微球状的微藻团聚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物絮团,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栖异养菌的制备步骤如下:

共栖异养菌的培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用接种环从固体2216E培养基上刮取假单胞菌属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的菌苔,分别接入液态2216E培养基中,30℃,160r/min的条件下培养36h制备种子液,分别得假单胞菌属细菌种子液、芽孢杆菌属细菌种子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生物絮团,其特征在于:当假单胞菌属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与普通小球藻共培养时,当细菌密度≤5×106CFU/mL时,能够显著促进小球藻叶绿素a合成,并能减轻微藻细胞膜质过氧化损伤;当假单胞菌属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与雨生红球藻共培养时,当细菌密度≤1×107CFU/mL时,微藻生长不会受到影响;当假单胞菌属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与威氏海链藻共培养时,当细菌密度≤6×106CFU/mL时,微藻生长受到明显促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物絮团,其特征在于:所述假单胞菌属细菌为W-TJ01,所述芽孢杆菌属细菌为Z-QS01,假单胞菌W-TJ01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产生鼠李糖,促进微藻和细菌絮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物絮团,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⑵中微藻团聚体与质量浓度1%-9%的柠檬酸钠溶液混合,得到平均粒径0.30-0.94mm的微球,整个过程在室温下进行,制备出的微球内含有质量浓度63%-87%的活藻细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物絮团,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的具体制备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农学院;天津蕴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农学院;天津蕴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794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