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9123.3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6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M·博伊舍尔;J·斯坦伯格;N·塞尔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泰密克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7/12 | 分类号: | F16K7/12;F16K31/02;B60N2/22;B60N2/66;B60N2/90;A61H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汤国华 |
地址: | 德国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阀 | ||
披露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气动座椅调节装置的流体囊的气动阀。该气动阀包括:第一阀室,第一阀室能够连接到流体源;单独的第二阀室,第二阀室能够连接到流体囊;单独的第三阀室,第三阀室能够连接到气动阀的环境;单独的第四阀室,第四阀室通过第一流体通道流体地连接到第一阀室、通过第二流体通道流体地连接到第二阀室并通过第三流体通道流体地连接到第三阀室;以及致动器单元,致动器单元具有设置在第四阀室中的膜元件以及致动器元件,致动器元件设置在第三阀室中、联接到膜元件并且被构造用于使膜元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第一流体通道打开并且第三流体通道关闭,在第二位置,第一流体通道关闭并且第三流体通道打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动阀,尤其是用于车辆座椅的气动调节装置的流体囊的气动阀。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此类阀的阀组件以及一种具有此类阀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许多技术应用领域中,使用气动阀来控制流体流动。例如在分别用于调节车辆座椅的座椅表面或座椅靠垫(统称为座椅支承表面)的气动调节装置中可以找到这种类型的气动阀。位于座椅支承表面的区域中的调节装置通常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流体腔或流体囊,流体腔或流体囊可以用流体填充、尤其是用压缩空气填充。通过用流体填充相应的流体囊,所述流体囊的体积扩大,由此可以改变座椅支承表面的特性并且因此可以适配座椅支承表面的轮廓。为了用流体填充流体气囊,首先由比如流体压缩器等流体源来产生流体,随后通过一个或多个气动阀而传送到相应的流体囊。
发明内容
本文已知的是使用所谓的阀致动器来启动这类阀。所述阀致动器被配置成用于激活阀的膜元件,使得可以打开和/或关闭阀的流体连接器。
在第一组已知气动阀的情况下,这种类型的阀致动器设置在阀中,其方式是在流体与阀致动器之间存在完全的流体分离。这种完全分离可以例如通过膜元件与阀致动器之间的不透流体的分离层来实现。然而,在此阀致动器另外需要的致动力是不利的,这是因为不仅必须使膜元件移动而且还必须使不透流体的分离层移动。
在第二组已知气动阀的情况下,阀致动器设置在流体流动所穿过的阀空间内,尤其是设置在连接到流体源的阀空间内。在这组气动阀的情况下,确实不需要对阀致动器的附加致动力。然而,不利的是,阀致动器必须相对于环境是流体密封的。这样导致附加成本并且在阀的结构方面导致复杂性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气动阀,其中阀致动器必须应对相对较小的致动力、并且同时可以省去阀致动器区域中的附加密封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气动调节装置的流体囊的气动阀。气动阀包括可连接到流体源的第一阀室、与第一阀室分开并且可连接到流体囊的单独的第二阀室、以及与第一阀室和第二阀室分开并且可连接到或连接到气动阀的环境的单独的第三阀室。本文的术语“环境”是指气动阀的设置在阀外并处于周围压力的区域。换句话说,阀的环境是阀周围的气氛,尤其不是流体囊或流体源。除了第一阀室、第二阀室和第三阀室之外,根据本发明的气动阀还具有单独的第四阀室,该第四阀室与第一阀室、第二阀室和第三阀室分开。本文的第四阀室仅通过第一流体通道流体连接到第一阀室、仅通过第二流体通道流体连接到第二阀室、并且仅通过第三流体通道流体连接到第三阀室。
根据本发明的气动阀还包括致动器单元,该致动器单元具有膜元件和致动器元件,该膜元件设置在第四阀室中,该致动器元件设置在第三阀室中、联接到膜元件并且被构造用于使膜元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第一流体通道打开、并且第三流体通道关闭,在该第二位置,第一流体通道关闭、并且第三流体通道打开。换句话说,在处于膜元件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第二流体通道都是始终打开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泰密克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陆泰密克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91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