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并三氮唑类紫外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1017.9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6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赵杏;周沛;方岩雄;方萍;张维刚;蔡晓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安徽时联特种溶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49/20 | 分类号: | C07D249/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科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7 | 代理人: | 王海曼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紫外吸收剂 苯并三氮唑 偶氮中间体 重氮盐溶液 对特辛基苯酚 有机合成技术 催化剂循环 原子利用率 柱层析分离 氮氧化物 高选择性 混合溶剂 加氢还原 偶合反应 氢气压力 收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三氮唑类紫外吸收剂的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能实现高选择性、高收率、高原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和催化剂循环利用紫外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1)制备重氮盐溶液;(2)对特辛基苯酚与重氮盐溶液通过偶合反应得到偶氮中间体(Ⅰ),(3)将步骤2)制备的偶氮中间体(Ⅰ)、5%Pd/C和混合溶剂,反应温度45℃~65℃,氢气压力0.3~1.25Mpa下进行加氢还原,反应时间4~10h,先后得到氮氧化物(Ⅱ)和UV‑329(Ⅲ);(4)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UV‑329(Ⅲ);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三氮唑类紫外吸收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紫外吸收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苯并三氮唑(BTA),白色浅褐色针状结晶,可加工成片状、颗粒状和粉状,分子量为119.13,熔点:98.5℃,沸点:204℃,闪点:170℃,可在空气中因氧化而逐渐变红,本品味苦、无臭,在真空中蒸馏时能发生爆炸。溶于乙醇、苯、甲苯、氯仿和N,N~二甲基甲酰胺,微溶于水。主要可作为水处理剂、金属防锈剂、缓蚀剂、紫外吸收剂、金催化反应添加剂和纺织品功能整理剂等,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涂料、水体污染和化学反应中。而2-(2’-羟基-5’-特辛基苯基)苯并三氮唑类紫外吸收剂UV-329是该类三氮唑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产品。
目前,国内外制备UV-329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还原法、氢转换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和催化加氢还原法。化学还原法,工艺技术最为成熟,但是其废渣、废水污染比较严重、原子利用率低和还原剂昂贵;氢转换还原法,虽然减少环境污染和避免重金属锌等残存在产品中,但是氢转移剂用量大、又不能重复使用、成本较高反应时间长、刺激皮肤、会导致皮疹,因此不宜工业化生产;电化学还原法,也同样环境友好,但是该方法操作复杂、后处理较困难;而催化加氢还原法,解决了以上各方法的弊端,实现原子经济性高、环境友好:副产物为水,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催化加氢还原法,常用催化剂有Raney~Ni,虽然其应用比较成熟、操作方法简单、使用次数多、成本较低、转换率高,但是其催化剂使用过程中易粉碎而堵塞反应器、污染环境:需要进行碱抽铝、Ni金属对人体有害、积炭性能、稳定性差、选择性不高和不可循环利。
此外,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中国专利申请CN102399198A公开了一种以2~甲氧基~4~氨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催化剂为雷尼镍,通氢气,反应压力为0.5~0.8Mpa,进行催化加氢反应,然后通过结晶、过滤、干燥、再升温、冷却、过滤、二氯甲烷洗、水洗等步骤得到5~羧酸甲酯~6~甲氧基苯并三氮唑。该法步骤繁琐,而且收率不高(80%),并且催化剂为Raney~Ni,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中国专利申请CN103351349A公开了一种以偶氮中间体为原料,以硫化钠为还原剂,无须辅助强碱,在有机溶剂中将偶氮中间体还原为氮氧化物,再以雷尼镍为还原剂,进行常压催化加氢还原氮氧化物,得到最终产物UV~P。该法收率在80%左右,而且反应采用Raney~Ni为催化剂,存在不可回收,污染环境,选择性低,稳定性差和成本较高等弊端。
中国专利申请CN105884702A公开了一种以金属粉与吸附剂烧结而成的为还原剂,将偶氮中间体使用该还原剂还原为其氮氧化物,然后再使用还原剂还原为其产物UV~234,虽然其金属粉使用量少,环境污染少,产物收率较高,但其还原剂制备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2-(2’-羟基-5’-特辛基苯基)苯并三氮唑类紫外吸收剂UV-329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催化加氢还原方法,有效实现了高选择性、高收率、高原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和催化剂循环利用。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苯并三氮唑类紫外吸收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1)重氮化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安徽时联特种溶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工业大学;安徽时联特种溶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10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