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性食用菌调味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62190.0 申请日: 2019-09-12
公开(公告)号: CN110447877A 公开(公告)日: 2019-11-15
发明(设计)人: 张安强;包县峰;孙培龙;孙雨欣;田奕彤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A23L27/10 分类号: A23L27/10;A23L27/00;A23L31/00;A23L33/10;A23L33/21;A23P10/20
代理公司: 33216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牛世静<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地址: 310014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调味 功能性食用菌 牛肝菌 食用 鲜味 功能性低聚糖 银耳提取物 茯苓 产品营养 黑木耳 茶树菇 虎掌菌 鸡油菌 羊肚菌 蛹虫草 重量份 保质期 金耳 平菇 松茸 竹荪 榛蘑 制备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食用菌调味粉及其制备方法,该功能性食用菌调味粉,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组分组成:榛蘑5‑12份,黄牛肝菌2‑5份,黑牛肝菌2‑5份,茶树菇5‑12份,平菇2‑6份,茯苓4‑6份,虎掌菌0.5‑2份,竹荪2‑4份,鸡油菌0.5‑2份,黑木耳0.5‑4份,金耳1‑2份,蛹虫草0.5‑2份,松茸0.5‑2份,羊肚菌0.5‑2份,银耳提取物2‑5份,功能性低聚糖20‑30份。本发明不仅能够获得鲜味浓郁、风味独特、产品营养价值高和食用功效大的调味粉产品,而且产品的食用口感好、保质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味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性食用菌调味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一代调味品是以味精为代表的单味调味料,其主要成分谷氨酸钠是利用粮食发酵生产提取或工业合成而来。第二代调味品则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添加了5′肌苷酸钠和5′鸟苷酸钠(I+G),成为核苷酸类调味料,即“超鲜味精”。第三代调味品则是以鸡精为代表的复合调味料,即在前两代的基础上添加动物组织提取物或水解蛋白等增味物质。随着大众消费理念的升级,消费者从单纯追求味道上的享受变为更加重视产品本身的原材料,由此以天然营养健康的天然原材料为主要成分的调味品将成为新一代的潮流,第四代调味品即应运而生。

常见市售的榛蘑、黄牛肝菌、黑牛肝菌、黑木耳、黑松露、松茸、茶树菇、平菇这些可以统称为食用菌,因其良好的风味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出现在消费者的日常餐桌之上,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制作成为美味佳肴,但各地区食用的食用菌种类有较大的区别,部分使用价值较高的食用菌很少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之中,运用于日常烹饪的食用菌调味粉更是少之又少。

菌类本身就含有谷氨酸钠,具有鲜味,富含风味物质,同时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蛋白质,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在提供良好风味的同时促进人体健康,提升免疫力。

低聚糖是指含有2-10个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分为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功能性低聚糖可以选择性地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的增殖活性,抑制有害物质的生成,不能被人体内的多数消化液分解,其能量值几乎为零,既不影响血糖浓度,也不增加血糖中胰岛素水平,并且不会形成脂肪沉积,同时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

使用多种食用菌及功能性低聚糖制作功能性食用菌调味粉可以克服传统食用菌品质不稳定,保存期不一,食补功能性单一,地域性差异大和烹制处理不便等劣势,实现方便使用,显著提升菜品风味,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综合需求,符合天然营养健康的理念,成为第四代调味品的代表产品,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性食用菌调味粉及其制备方法,该功能性食用菌调味粉。采用多地区产出的多种食用菌作为原料,进行有机整合,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不添加酸味剂、甜味剂、增鲜味等人工风味添加剂,使本调味品的综合口感和功效达到最大化,将其运用在日常烹饪之中,可以增强菜品的滋味、口感,同时使得菜品的营养价值得到快速的提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功能性食用菌调味粉,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原料组分组成:榛蘑5-10份,黄牛肝菌2-5份,黑牛肝菌2-5份,茶树菇5-10份,平菇2-6份,茯苓4-6份,虎掌菌0.5-2份,竹荪2-4份,鸡油菌0.5-2份,黑木耳0.5-4份,金耳1-2份,蛹虫草0.5-2份,松茸0.5-2份,羊肚菌0.5-2份,银耳提取物2-5份,功能性低聚糖20-30份。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

(1)本发明功能性食用菌调味粉中榛蘑、牛肝菌、茶树菇、平菇五种主要食用菌原料的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与食用菌原料本身的核苷酸会发生协同助鲜作用,尤其是5’-肌苷酸和5’-鸟苷酸,使得加入本品烹饪后的菜品鲜味浓郁。

(2)本发明功能性食用菌调味粉添加了羊肚菌、松茸、虎掌菌、鸡油菌、蛹虫草几种珍稀食用菌,使得产品富有独特的风味,同时使得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功效大幅提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2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