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双通道排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5110.7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8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冯进平;张祖林;刘锐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宗申·比亚乔佛山摩托车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3/08 |
代理公司: | 44379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颖;刘羽波 |
地址: | 528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通道 排气弯管 消声器筒体 结构本体 结构外壳 外界连通 连通 排气方式 排气管道 排气系统 消声器筒 双通道 消声棉 铰接 摩托车 体内 穿过 灵活 外部 出口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双通道排气系统,包括消声器筒体、排气弯管、切换结构外壳、切换结构本体、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弯管的一端与切换结构外壳的外部排气管道连通,所述排气弯管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直接从所述消声器筒体的内部穿过,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出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经过所述消声器筒体与外界连通,所述消声器筒体内设有消声棉;所述切换结构本体与所述切换结构外壳铰接,且所述切换结构本体设置在所述排气弯管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之间。本发明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切换排气方式,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双通道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消费者不单对整车的外观设计、性能和安全有较高的要求,而对摩托车的娱乐性和个性化特征也在逐步显现,使摩托车改装件的市场空间不断增大,特别是排气消声器的改装占总体改装份额的30%以上。部分年轻人张扬、超越极限的狂野个性,经常喜欢到赛车场地练习和比赛,这样需要更换运动赛道模式消声器。然而更换赛道模式消声器繁琐,非专业人员更加浪费更多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方便切换的摩托车双通道排气系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双通道排气系统,包括消声器筒体、排气弯管、切换结构外壳、切换结构本体、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
所述切换结构外壳和所述消声器筒体相连通形成密闭的空腔结构;所述排气弯管和切换结构本体设置在所述切换结构外壳内,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消声器筒体内;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为直线型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为弯折型通道;
所述排气弯管的一端与切换结构外壳的外部排气管道连通,所述排气弯管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直接从所述消声器筒体的内部穿过,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出口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经过所述消声器筒体与外界连通,所述消声器筒体内设有消声棉;所述切换结构本体与所述切换结构外壳铰接,且所述切换结构本体设置在所述排气弯管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之间,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入口和第二排气通道的入口设置在与所述切换结构本体的旋转轴相垂直的直线上,所述切换结构本体通过旋转活动,闭合在第一排气通道或第二排气通道的入口。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消声器筒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消声器筒体的内部顺次分隔为彼此隔离密闭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排气弯管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中部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内壁上均设有消声棉。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入口处和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都设有三元催化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呈空间异面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通道方向均倾斜向上。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切换结构外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为锥形结构,所述第二外壳为台型结构,所述第一外壳嵌套在所述第二外壳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紧密贴合;
所述排气弯管包括弯管管道、直管管道和连接卡箍;所述连接卡箍将所述弯管管道和直管管道的连接部位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连接卡箍连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宗申·比亚乔佛山摩托车企业有限公司,未经宗申·比亚乔佛山摩托车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5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发动机后处理的总成集成线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后处理封装单元及其组装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