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及其运行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5213.3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7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江;黄建波;辛颖;王婧馨;孟会含;朱成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11491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红霞<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砌块 植生 渗滤 河岸带 混合土 纤维球 水生植物 生态修复系统 复合土壤层 倒阶梯状 根系生长 混凝土层 净化水质 生存环境 中空结构 砾石 好氧菌 搭设 附着 构建 砌石 硝化 压顶 填充 搭配 河岸 倒塌 生态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其包括灌砌石基础、混凝土层、内植生渗滤砌块和外植生渗滤砌块,内植生渗滤砌块位于内侧,外植生渗滤砌块位于外侧,内植生渗滤砌块和外植生渗滤砌块之间填充混合土,混合土上放置海砾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采用在河岸带搭设复合土壤层,更好的适应根系生长,保证了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立体搭配,能够更好的构建河岸带生态;内植生渗透砌块采用中空结构,内部放置纤维球,纤维球作为填料,能够使得硝化菌、好氧菌等附着在表面,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外植生渗透砌块采用倒阶梯状,且顶部设有压顶,使得河岸不易倒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及其运行方式,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岸带是指河水、陆地交界处的两边,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河岸带成为二者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过渡地带。随着非点源污染的加剧,河岸带由于其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作用和对水质的净化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还有其他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廊道作用、巩固堤岸、经济功能、景观价值等。目前很多河流的河岸带存在土流失严重,植物生存环境恶化等问题,使得河岸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该生态修复系统采用在河岸带搭设复合土壤层,保证了水生植物生存,同时还能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其包括灌砌石基础、混凝土层、内植生渗滤砌块和外植生渗滤砌块,所述灌砌石基础为底部,所述混凝土层设置在所述灌砌石基础的上端,所述内植生渗滤砌块和所述外植生渗滤砌块均垂直连接在所述混凝土层上,所述内植生渗滤砌块位于内侧,所述外植生渗滤砌块位于外侧,所述内植生渗滤砌块和所述外植生渗滤砌块之间填充混合土,所述混合土上放置海砾石。
所述外植生渗滤砌块的外侧为回填土。
所述外植生渗滤砌块的外侧为倒阶梯结构,从下到上逐渐变宽。
所述外植生渗滤砌块的上端设有压顶,所述压顶的上端设有栏杆。
所述混合土上从内到外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
所述植沉水植物为苦草,轮叶黑藻、狐尾藻中的一种,所述浮叶植物为野菱、中华萍蓬草中的一种,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香蒲、水葱中的一种。
所述内植生渗滤砌块和所述外植生渗滤砌块的前侧均设有凸起,后侧均开有凹槽,相邻的两块内植生渗滤砌块或两块所述外植生渗滤砌块通过凸起卡入对应的凹槽内而连接。
所述内植生渗滤砌块内开有上端开口的纤维球槽,所述纤维球槽设有多个纤维球,所述纤维球装入袋中,且为可取出式。
所述灌砌石基础的高度为60cm,混凝土层的高度为60cm,所述混合土的高度为2-4mm,所述混合土为60%的种植土与40%石英砂的混合物,所述海砾石的粒径为10-15mm。
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的运行方式,水流穿过内植生渗滤砌块经过纤维球净化后,进入内植生渗滤砌块和外植生渗滤砌块之间,通过海砾石表面的微生物净化,以及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的净化,形成循环生态修复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采用在河岸带搭设复合土壤层,保证了水生植物生存,复合土壤层包括海砾石层和混合土层,海砾石表面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生存载体,混合土层为种植土与石英砂的混合物,更好的适应根系生长,保证了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
2、本发明一种河岸带生态修复系统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和沉水植物,立体搭配,能够更好的构建河岸带生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5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