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感应汽车熄火滞留人员检测预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2116.7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6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雷;洪涛;李煜;钟成流;徐如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安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0 | 分类号: | B60R21/00;B60Q9/00;B60H1/00;B60H3/00;H04W4/90;H04W4/40;H04W4/0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44248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谢肖雄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网络 红外感应模块 温度探测模块 远程通讯模块 红外感应 汽车熄火 人员检测 探测模块 含氧量 滞留 移动端 预警系统 车主 中央处理器信号 语音播放模块 控制器控制 中央处理器 报警器 报警模块 计时模块 人身安全 信号连接 移动终端 长时 救援 保证 | ||
1.一种红外感应汽车熄火滞留人员检测预警系统,包括红外感应模块、车载网络模块、温度探测模块、含氧量探测模块、报警器报警模块、语音播放模块、车主移动终端和紧急联系人移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模块与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车载网络模块由中央处理器通过控制器控制,且车载网络模块与计时模块相连接,所述车载网络模块内设置有远程通讯模块,且远程通讯模块与紧急联系人移动端对应连接,所述温度探测模块和含氧量探测模块均与计时模块信号连接,且温度探测模块和含氧量探测模块对应的车载温度调节设备和车载含氧量调节设备均安装在车体内部,所述报警器报警模块和语音播放模块对应的报警器和语音播报器以及LED灯均安装在车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感应汽车熄火滞留人员检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主移动终端内安装有客户端APP,且该客户端APP设置为开机后台运行,并且该客户端APP包含提醒、报警和定位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感应汽车熄火滞留人员检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网络模块与计时模块信号连接,且计时模块的计时时长由车主设置,车窗开启时检测预警设备待机状态时长为0-5min,且车窗关闭时检测预警设备启动后距离远程通讯设备被启动的时长为0-1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感应汽车熄火滞留人员检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测模块和含氧量探测模块分别与车载温度调节设备和车载含氧量调节设备信号连接,且温度探测模块监测的人体温度舒适度范围为12℃-29℃,并且含氧量探测模块监测的含氧量范围为小于1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感应汽车熄火滞留人员检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报警模块和语音播放模块分别与报警器和语音播报器信号连接,且语音播报器的语音播报内容为“车内有被困人员,请求帮助”,并且报警器报警模块和语音播放模块均与车主移动端内的客户端APP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感应汽车熄火滞留人员检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主移动端和紧急联系人移动端均与车载定位装置信号连接,且紧急联系人信息由车主移动端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外感应汽车熄火滞留人员检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语音播报器和LED灯均由相应的开关控制,且报警器、语音播报器和LED灯的使用步骤包括几个步骤:
步骤一:若滞留人员在夜间被滞留车内,首先将LED灯的开关打开,为车内提供照明,缓解滞留人员紧张的心情;
步骤二:滞留人员在长时间未被解救时,将报警器的开关打开,使得报警器发出警鸣声和警鸣灯光;
步骤三:将报警器的开关关闭,再将语音播放器的开关打开,并根据需求交替打开和关闭报警器语音播放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红外感应汽车熄火滞留人员检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语音播报器和LED灯的控制开关分开设置,且报警器、语音播报器和LED灯的控制开关均设置在高度较高且明显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感应汽车熄火滞留人员检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模块的覆盖范围为整个车箱,且车窗的开启与关闭由红外感应模块感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安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安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21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