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船体的防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5744.0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56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丁天明;艾万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43/18 | 分类号: | B63B43/18;B23P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安曼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船体 防护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金属船体的防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呈矩阵式布设在船舶侧壁上的通孔,每个通孔的内侧设有一个内支撑结构,每个通孔的外侧设有一个外防护结构,内支撑结构包括内支撑环、内支撑压盖和内支撑组件;内支撑环焊接固定在船舶侧壁的内侧,内支撑组件设置在内支撑环中,内支撑压盖锁紧固定在内支撑环上;本发明提高了船体的防撞性能,保证了船舶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金属船体的防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金属、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
传统的金属船体仅仅在其外表面涂覆一层防腐漆,主要防止金属船体被海水和盐雾腐蚀,然而,金属船体的刚性强度相对较高,在与其他船只或码头碰撞时,金属船体的防撞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金属船体的防护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提高了船体的防撞性能,保证了船舶的安全性能。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属船体的防护结构,包括呈矩阵式布设在船舶侧壁上的通孔,每个通孔的内侧设有一个内支撑结构,每个通孔的外侧设有一个外防护结构。
进一步的,通孔的端面为圆形或正方形。
进一步的,内支撑结构包括内支撑环、内支撑压盖和内支撑组件;
内支撑环焊接固定在船舶侧壁的内侧,内支撑组件设置在内支撑环中,内支撑压盖锁紧固定在内支撑环上。
进一步的,内支撑环的两端分别垂直向外翻折的形成第一压环和第二压环,第一压环贴合并焊接固定在船舶侧壁上,第一压环的外径大于第二压环的外径;内支撑环的内径大于圆形通孔的内径或者正方形通孔的边长。
进一步的,内支撑组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结构,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架结构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结构加以固定连接;
第一支架结构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中相互平行的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船舶侧壁垂直设置,第一支撑杆上设有多个第一插接套;
连接结构包括多个多个第一连杆,第一连接插接、并焊接固定在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架对应的两个第一插接套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杆之间同轴的设有两个第二插接套,第二插接套分别通过第二连杆固定在对应的两个第一连杆之间;
第一支架上还设有多个撑脚,当内支撑组件放置于内支撑环中时、撑脚压设在船舶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内支撑压盖上设有多个第三连杆,第三连杆一端垂直的固定在内支撑压盖上,当内支撑压盖锁紧固定在内支撑环的第二压环上上,第三连杆穿过相对应的两个第二插接套后、再穿过通孔插入外防护结构中。
进一步的,第三连杆插入外防护结构中的端部通过螺纹连接的固定一个端板。
进一步的,外防护结构包括贴合船舶侧壁设置的橡胶垫板,压合在橡胶垫板上的外防护套,螺丝将外防护套和橡胶垫板一同锁紧固定在船舶侧壁上;
外防护套与橡胶垫板之间设有填充腔,填充腔中设有缓冲填料。
进一步的,外防护套为正四棱台结构,外防护套上设有注胶孔。
进一步的,缓冲填料按重量份数计由0.5-1%抗氧剂1010、1.2-2.2%聚苯乙烯、3-5%陶粒、2-7%氧化铝、1-3%碳酸钙和余量的环氧树脂乳液在120-250℃的温度下混合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57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锚石运输投放装置及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船舶航迹航速整体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