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绿体DNA的富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76698.6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4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林芹;龙欢;袁方;陶晔;曾亮;林爱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凌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10 | 分类号: | C12N15/10 |
代理公司: | 31260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绿体DNA 测序 富集 细胞核DNA 分子生物学技术 植物基因组DNA 甲基化位点 测序数据 植物细胞 准确度 蛋白A 磁珠 修饰 媒介 | ||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叶绿体DNA的富集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基于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DNA与细胞核DNA甲基化位点存在的差异,利用带有蛋白A修饰的磁珠,通过MBD2‑Fc蛋白媒介,将植物基因组DNA中的细胞核DNA和叶绿体DNA进行分离,并进一步实现对叶绿体DNA的富集。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在测序前进行叶绿体DNA的富集,然后对富集后的叶绿体DNA进行测序,可有效提高测序数据中叶绿体DNA序列的比例,显著提高测序的准确度、降低测序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物叶绿体DNA的富集方法。
背景技术
叶绿体DNA测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分类学和系统进化的研究,完整的叶绿体DNA测序可以为复杂的进化关系提供有用的依据,提高物种的分类水平。与细胞核基因组相比,叶绿体基因组是母系单方面遗传,在进化变异速度上较慢。通过二代测序发现的叶绿体基因组中的SNP和插入缺失突变可能成为未来不同分类水平上的分子标记。
植物的大多数遗传物质都来源于细胞核,只有很少一部分来源于其他细胞器,所以对植物基因组进测序所得到的数据信息大多来源于细胞核DNA,而检测到的叶绿体DNA非常少,特别是对于基因组较大的物种,例如水稻、小麦等,叶绿体DNA所占的比例就更少。将植物基因组DNA进行二代测序,从中过滤掉其他信息,筛选出叶绿体DNA信息的方法对与基因组较大的物种成本过高。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有效的方法去除植物细胞核DNA的干扰,获得更多的叶绿体DNA。在现有的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优化提取过程中盐离子浓度和pH值所得到的叶绿体DNA存在细胞核DNA残留,质量降低等问题,很难满足后续测序要求。
此外,如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叶绿体DNA,耗时长,操作繁琐,产率低,对设备要求高,密度梯度液不易保持。而采用DNaseI法提取叶绿体DNA,则药品较贵,提取时间长,难以使叶绿体膜保持完整,导致叶绿体DNA的得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绿体DNA的富集方法,以实现更高效率地针对植物的叶绿体DNA进行测序或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叶绿体DNA的富集方法,包括:(1)提取植物基因组DNA;(2)使蛋白A修饰的磁珠与MBD2-Fc蛋白结合,得到处理后的磁珠;(3)将所述植物基因组DNA加入所述处理后的磁珠中,混匀,对混合物进行室温下孵育;(4)对孵育后的混合物离心,于磁力架上静置,细胞核DNA通过与磁珠上的MBD2-Fc蛋白结合而附着到磁珠上,叶绿体DNA保留在上清液中,取上清液;(5)使用磁珠对所述上清液中的叶绿体DNA进行回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植物细胞中细胞核DNA与叶绿体DNA的甲基化位点存在差异:植物细胞核DNA上存在很多甲基化位点,叶绿体DNA上的甲基化位点则非常少。而MBD2-Fc蛋白由两部分组成:MBD2蛋白可以特异地跟甲基化的CpG结合,Fc是人类IgG上的Fc片段,它可与磁珠上的蛋白A结合。申请人利用带有蛋白A修饰的磁珠,通过MBD2-Fc蛋白媒介,将植物基因组DNA中的细胞核DNA和叶绿体DNA分离,并进一步实现对叶绿体DNA的富集。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即可通过简便的操作、快速地在测序前对植物细胞中的细胞核DNA与叶绿体DNA进行分离、并对叶绿体DNA进行富集,然后对富集后的叶绿体DNA进行测序,可有效提高测序数据中叶绿体DNA序列的比例,显著提高测序的准确度、降低测序成本。
优选地,步骤(1)中,在提取植物基因组DNA时,保证所述植物基因组DNA的完整性,并且完全去除植物蛋白,以免影响后续蛋白相互结合的实验。
优选地,步骤(1)中,提取植物基因组DNA可使用试剂盒或其他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例如可以选用的提取方法为:对待提取样本使用蛋白酶K处理,然后用酚氯仿或酒精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凌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凌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66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