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溶全通径滑套压裂施工作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76857.2 | 申请日: | 201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3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谢军;马辉运;唐诗国;付玉坤;尹强;王学强;李明;许定江;赵彬凌;黄露玫;罗虹;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圣诺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34/1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83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溶 全通径滑套压裂 施工 作业 方法 | ||
1.一种可溶全通径滑套压裂施工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搜集地层压力、井温、最大垂深、生产套管(26)参数和井筒内液体性能资料,选择相应温度、压力、尺寸的可溶全通径滑套(30)和套管趾端滑套(28);
S2、搜集测井解释、储层分段、井身结构和生产套管(26)扣型资料,完成井管串结构设计,其中可溶全通径滑套(30)下入位置应对应不同的储层改造层段,并确定单层段对应的可溶全通径滑套(30)开启数量;同时套管趾端滑套(28)对应第一储层改造层段,且安放在碰压总成(29)以上至少20m的位置,确保固井顶替过程中可溶全通径滑套(30)内表面无水泥残留,便于套管趾端滑套(28)顺利打开;
S3、搜集地层压力、固井时预计最大施工泵压及排量、固井碰压压力、井筒试压压力和井筒内液体性能资料,设定套管趾端滑套(28)的开启压力、液压油加注数量和剪切销钉(8)的安装数量;
S4、入井前,检查套管趾端滑套(28)、可溶全通径滑套(30)的结构尺寸、连接扣型和开关状态,确认是否与现场使用生产套管(26)相匹配,完成固井胶塞现场通过测试,确保固井施工顺利;同时,完成对开启阀芯(27)内控制模块B(2704)代码的设定,确保与相对应的可溶全通径滑套(30)内控制模块A(6)代码相匹配;
S5、为保证入井管串的顺利下入,需开展模拟通井施工作业,其中模拟通井工具有效长度不小于可溶全通径滑套(30)长度的1.2倍,最大外径应大于可溶全通径滑套(30)最大外径2mm~3mm;在技术套管段管串下入速度控制在30~40s/根,在裸眼段下入速度控制在60~120s/根,整个过程控制套管趾端滑套(28)处的循环压力低于套管趾端滑套(28)的设定启动压力10MPa~15MPa;
S6、固井施工时,也保证套管趾端滑套(28)处产生的压力不超过套管趾端滑套(28)的设定启动压力的10MPa~15MPa,投入胶塞,胶塞到达碰压总成(29)时,产生的碰压压力应小于套管趾端滑套(28)的设定启动压力10MPa~15MPa;
S7、可溶全通径滑套(30)开启作业前,需开展通井、刮削生产套管(26)作业,为确保可溶全通径滑套(30)和套管趾端滑套(28)不被提前打开,通井工具外径应小于可溶全通径滑套(30)和套管趾端滑套(28)内径4mm~6mm,通井深度应至套管趾端滑套以下10m~15m位置;
S8、按照套管趾端滑套(28)开启设计要求,通过井口憋压至最高设计压力,打开套管趾端滑套(28);提高排量至1.5立方米/每分钟,密切关注泵压变化,确保套管趾端滑套(28)完全开启,建立第一段压裂通道,完成第一段压裂施工作业;
S9、在井口投入开启阀芯(27),通过井口压裂车将开启阀芯(27)向井底缓慢泵送,当开启阀芯(27)依次通过相对应的多个可溶全通径滑套(30)时,可溶全通径滑套(30)内部控制模块A(6)接受信号,击穿开启阀(15),连通井筒内流体与空腔A(14)之间的流体通道;通过井口憋压至最高设计压力,打开相对应的多个可溶全通径滑套(30);提高排量至1.5立方米/每分钟,密切关注泵压变化,确保相对应的可溶全通径滑套(30)顺利开启,建立第二段多个层段之间的压裂通道,完成第二段压裂施工作业;
S10、随后,通过在井口逐次投入不同代码的开启阀芯(27),依次打开对应不同层段的可溶全通径滑套(30),最终实现整口井的压裂施工作业;
所述可溶全通径滑套包括上提升短节(1)、上接头(2)、外套筒(3)、上内滑套(4)、控制模块A(6)、阀座(7)、剪切销钉(8)、可溶塞(9)、下提升短节(10)、下内滑套(12)、开启阀(15)、电气外筒(17)、电气支架A(18)、电气内筒(19)、支撑座(23)、压裂球座(24)和配套使用独立的开启阀芯(27);
所述上提升短节(1)右端与上接头(2)左端连接,上接头(2)右端与外套筒(3)左端连接,外套筒(3)右端与下提升短节(10)左端连接,上提升短节(1)与上接头(2)之间、上接头(2)与外套筒(3)之间以及外套筒(3)与下提升短节(10)之间,连接方式均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下内滑套(12)右端与下提升短节(10)左端面贴合,左端与阀座(7)的右端连接,连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电气外筒(17)和电气内筒(19)右端均与阀座(7)左端配合,左端与上内滑套(4)的右端配合,所述电气支架A(18)嵌装在电气内筒(19)与电气外筒(17)之间的环形空间中,所述支撑座(23)右端面与上内滑套(4)的左端面贴合,所述压裂球座(24)右端面与支撑座(23)左端面贴合,压裂球座(24)左端面与上提升短节(1)右端面贴合,所述压裂球座(24)内表面设置有球座面(2403),球座面(2403)为后期可溶压裂球的投入提供封堵位置;
所述外套筒(3)上设置有多个销钉孔A(301)以及多个压裂孔(302),为了确保压裂孔(302)不受固井水泥影响,压裂孔(302)内嵌装有可溶塞(9),所述下内滑套(12)上设置有多个与销钉孔A(301)对应的销钉孔B(1202),下内滑套(12)通过安装在销钉孔A(301)和销钉孔B(1202)中的剪切销钉(8)固定在外套筒(3)的内部,并且封闭压裂孔(302);
所述上内滑套(4)中部设置有凸台A(403),凸台A(403)、上接头(2)右端面和外套筒(3)内壁之间形成空腔B(21),所述阀座(7)中部设置有凸台B(703),凸台B(703)、下内滑套(12)外壁和外套筒(3)内壁之间形成空腔A(14);
所述阀座(7)侧面设置开启阀安装孔(704)和过液孔A(705),过液孔A(705)连通开启阀安装孔(704)底部和阀座(7)内部,开启阀(15)安装在开启阀安装孔(704)内,阀座(7)端面设置有与开启阀安装孔(704)连通的过线孔A(701);
所述电气支架A(18)左侧嵌装有电源模块A(5),右侧嵌装有控制模块A(6);电源模块A(5)和控制模块A(6)通过过线孔B(1801)用控制线连接,控制模块A(6)通过过线孔A(701)用控制线与开启阀(15)连接;
所述开启阀芯(27)由堵头(2701)、电源模块B(2702)、电气支架B(2703)、控制模块B(2704)和阀体(2705)组成,电气支架B(2703)嵌装在阀体(2705)内部,电源模块B(2702)和控制模块B(2704)分别嵌装在电气支架B(2703)左右两侧,并且通过电气支架B(2703)设置的过线孔C用控制线连接,所述控制模块A(6)可接收控制模块B(2704)发出的命令,完成击穿与控制模块A(6)通过控制线连接的开启阀(15)内通道的动作;
所述上提升短节(1)上设置有密封槽F,密封槽F内装有密封组件F(25);
所述上内滑套(4)上设置有多个密封槽E(401),密封槽E(401)装有密封组件E(22),所述凸台A(403)上设置有多个密封槽D(402),密封槽D(402)装有密封组件D(20);
所述阀座(7)上设置有密封槽C(702),密封槽C(702)内装有密封组件C(16);
所述下提升短节(10)上设置有密封槽A,密封槽A内装有密封组件A(11);
所述下内滑套(12)上设置有密封槽B(1201),密封槽B(1201)内装有密封组件B(13);
所述支撑座(23)内表面设置有内荆棘齿(2303),所述压裂球座(24)外表面设置有外荆棘齿(2402),压裂球座(24)沿径向收缩变形后,内荆棘齿(2303)和外荆棘齿(2402)形成配合,防止了压裂球座(24)回弹;
为了便于压裂球座(24)与支撑座(23)产生相对运动,所述支撑座(23)内表面设置有弧形面2301;
所述压裂球座(24)外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2401),弧形凹槽(2401)在压裂球座(24)沿径向收缩变形时,可有效减小应力集中;压裂球座(24)外表面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矩形槽(2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溶全通径滑套压裂施工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投入胶塞后追加缓凝液体,延迟固井水泥浆在可溶全通径滑套(30)和套管趾端滑套(28)处的固结时间,便于更好的完成固井水泥浆的顶替,减少可溶全通径滑套(30)和套管趾端滑套(28)内表面残留水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圣诺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圣诺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68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裂车高压管汇快速连接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两相温度响应相变压裂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