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火龙果茎中提取和制备甘露糖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77554.2 申请日: 2019-09-17
公开(公告)号: CN110484577B 公开(公告)日: 2020-06-26
发明(设计)人: 唐雅园;何雪梅;孙健;李昌宝;辛明;李丽;盛金凤;杨莹;李志春;郑凤锦;李杰民;刘国明;零东宁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C12P19/02 分类号: C12P19/02;C12P19/14;C12P19/24;C07H1/06;C07H3/02
代理公司: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代理人: 王雪
地址: 530007 广西壮族***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火龙果 提取 制备 甘露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从火龙果茎中提取和制备甘露糖的方法,属于甘露糖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火龙果茎预处理、多糖提取、多糖脱蛋白、多糖脱色、多糖脱小分子杂质、多糖醇沉与干燥、甘露低聚糖制备、甘露糖转化、高纯度甘露糖制备等步骤。本申请的制备方法用火龙果副产物—果茎为原料,利用超高压辅助热水浸提结合现代酶法制备火龙果茎多糖,二次复提,明显提高了火龙果茎粗多糖的提取率和利用率。采用现代生物酶技术、膜分离技术结合有机溶剂置换结晶法,仅经过一步结晶、无须经过精制环节直接获得纯度99%以上的甘露糖晶体制品,工艺简单,易于生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甘露糖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火龙果茎中提取和制备甘露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露糖(Mannose):是一种单糖,也是一种六碳糖,是葡萄糖、半乳糖的同分异构体。自然界常见的是D-甘露糖。甘露糖存在形式非常广泛,是多数多糖的组成成分;同时,在植物和细胞壁的寡糖中也存在大量的甘露糖。甘露糖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功能性糖醇,甘露糖及其衍生物常被用于医药、食品工业等行业,对糖尿病、肥胖病、便秘、高胆固醇、膀胱炎与尿道炎等疾病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甘露糖独特的性质决定它拥有独特的医药用途,开发甘露糖产品,不仅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美国零售市场上,甘露糖的价格为3盎司(约95克)一瓶,正常销售价约为30美元/瓶,特别优惠价约为18美元/瓶。按此估计,甘露糖的批发价应当相当于人民币100万元/吨以上。按目前的技术,即使销售价是20万元/吨,仍然是一个具有相当吸引力的项目。如果按中国患者最保守的可能市场估计,中国妇女占6.5亿,50%曾经有过一次膀胱炎或尿道炎,每次治疗需要用甘露糖50克,人均寿命65岁计,中国市场每年就应当在250吨以上。甘露糖将成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精细化工产品,但是在我国由于受原料、提取收率等因素的限制,影响了甘露糖生产的发展。

火龙果茎(Stem of Pitaya):火龙果是一种既能观花、观果又能食用的仙人掌科植物。火龙果茎即为火龙果多年生肉质植株,绿色,茎蔓呈三角柱形,攀附在墙壁、水泥柱上,每段茎节凹陷处各生有短刺1~3枝。火龙果茎作为火龙果副产物,可利用资源相当丰富。火龙果茎生长迅速,一年可长7~10cm。火龙果茎中含有植物性多糖以及多种矿物质元素、维生素E和甾醇等物质,其中植物性多糖含量最高,占干品的7%左右。研究发现火龙果茎多糖是含有大量β-D-吡喃甘露聚糖的混合物。甘露聚糖可用于制备甘露糖。火龙果茎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潜在价值高。将火龙果茎直接丢弃不仅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还会污染环境。

甘露糖的诸多生理功能,使其具有非常可观的市场潜力。加工原料的来源、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安全性,对能否将其成功地投入到商业化生产销售中影响至关重要。而目前火龙果茎的研究主要有火龙果茎多糖的提取和结构鉴定、火龙果茎凝胶汁的提取及其美容功效的检测。相比起火龙果其他部位(如花、籽、果实)的加工利用,对其茎的加工利用目前仍是空白,国内外鲜见对火龙果茎的研究报道,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鉴于此,研究一种来源于火龙果茎的甘露糖,不仅能够提高甘露糖的提取率、降低生产甘露糖的成本和保证甘露糖产品的安全性,同时解决火龙果茎综合利用度不高、火龙果产业链条短等问题,还能保护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从火龙果茎中提取和制备甘露糖的方法,提高了甘露糖的提取率、降低了生产甘露糖的成本,同时无须经过精制环节直接获得纯度高的甘露糖,保证了甘露糖产品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从火龙果茎中提取和制备甘露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775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