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4286.7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0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南;廖明和;陈根长;龙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清(厦门)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35218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戚东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翔***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池 筒体 滤料 滤料区 原水 回流管道 净化效率 纳米介孔 架空区 支撑架 错开 菌群 出水结构 多孔结构 间隙形成 内部填充 生物滤池 一段距离 滤料层 堆叠 母液 下端 滞留 体内 成熟 | ||
1.一种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池筒体(1),滤池筒体(1)下部开设有一个能供水流入的进水口(11)且上部开设有一个能供水流出的出水口(12)以形成下端进水上端出水结构,滤池筒体(1)下部还开设有能与增氧机(2)相连接的进气口(13),滤池筒体(1)内设有一个能在滤池筒体(1)底部形成架空区(15)的支撑架(3),支撑架(3)的支撑高度高于进气口(13),在支撑架(3)上堆叠有若干层内部填充纳米介孔滤料的袋装滤料(4)以形成具有密集的多孔结构的滤料区(16),在滤料区(16)中能培养菌群,滤料区(16)中每一层袋装滤料(4)均由若干排平行布置的袋装滤料(4)组成,排与排之间间隔一段距离且层与层之间错开,待处理的原水通过进水口(11)能进入到滤池筒体(1)内并先后经过架空区(15)与滤料区(16)而被菌群净化,且滤池筒体(1)上设有一个能使该滤池筒体(1)内流出的含有成熟菌群的原水母液部分回流到该滤池筒体(1)底部内架空区(15)中的回流管道(5)以提高净化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包括多个滤池筒体(1),多个滤池筒体(1)相连通形成多级串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包括三个滤池筒体(1),三滤池筒体(1)呈依次降低的阶梯状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滤池筒体(1)中上一级的滤池筒体(1)的出水口(12)与下一级的滤池筒体(1)的进水口(11)通过管路相连通,且上一级的滤池筒体(1)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分别高于下一级的滤池筒体(1)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以便于由上一级的滤池筒体(1)流出的水能自动地流入到下一级的滤池筒体(1)内,进而使原水能依次经过多个滤池筒体(1)而被多级净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筒体(1)内的滤料区(16)上层与滤池筒体(1)上部的出水口(12)之间间隔一段距离以形成出水缓存区(17),回流管道(5)的上端连通该滤池筒体(1)内的出水缓存区(17),回流管道(5)的下端连通该滤池筒体(1)内的架空区(15)去,且回流管道(5)中安装有回流量控制泵(52),且通过回流管道(5)回流的原水母液的量通过回流量控制泵(52)被控制为滤池筒体(1)的出水口(12)流出量的10%~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包括三个滤池筒体(1),三滤池筒体(1)呈水平等高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滤池筒体(1)中上一级的滤池筒体(1)的出水口(12)与下一级的滤池筒体(1)的进水口(11)通过管路相连通,且在相连通的管路上设有水泵(6),以便于将上一级的滤池筒体(1)内流出的水增压输入到下一级的滤池筒体(1)内,使原水能依次经过多个滤池筒体(1)而被多级净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道(5)进口端连接在该滤池筒体(1)的出水口(12)与下一级的滤池筒体(1)的进水口(11)相连的管路上且位于水泵(6)之后,回流管道(5)的出口端与该滤池筒体(1)内的架空区(15)相连通,且回流管道(5)上设有回流量控制阀(51),通过回流量控制阀(51)控制回流的原水母液量为滤池筒体(1)的出水口(12)流出量的10%~2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区(16)中的袋装滤料(4)层与层之间错开90°,排与排之间的袋装滤料(4)呈头尾错开不齐平状,且滤池筒体(1)内滤料区(16)与架空区(15)的高度的比值为3~3.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纳米介孔滤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筒体(1)的直径D为200cm~250cm,架空区(15)高H1为40cm~60cm,滤料区高H2为120cm~210cm,滤料区(16)中同层的袋装滤料(4)排与排之间间隔2cm~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清(厦门)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特清(厦门)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42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