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冶金行业粉尘治理的两级旋风除尘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4578.0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4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毛衍钦;蒲文灏;陈恺祺;宋张扬;兰炳松;林长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32237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天宇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分离器 流式 逆流式 旋风管 除尘装置 排出 旋风除尘装置 冶金行业 第二轴 排灰口 旋风子 一级轴 引风机 轴流式 粉尘 抽吸作用 除尘过程 除尘性能 二次净化 粉尘出口 粉尘治理 颗粒分离 空气出口 离心力场 气流旋转 一级旋风 由前向后 第一轴 高含尘 集尘管 集尘室 排气管 管径 两级 滤棉 内置 过滤 诱导 返回 净化 携带 进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冶金行业粉尘治理的两级旋风除尘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由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轴流式旋风管、逆流式旋风分离器、引风机、第二轴流式旋风管。本发明涉及到的除尘装置的原理为轴流式旋风分离器通过旋风子诱导气流旋转产生离心力促使颗粒分离,携带大量高含尘颗粒的气流进入集尘室并进入逆流式旋风分离器,分离后的粉尘从逆流式旋风分离器排灰口排出,净化后的空气在引风机抽吸作用下返回一级轴流式旋风分离器的进口;一级轴流式旋风子排气管内置有若干个第二轴流式旋风管,二级旋风管与一级旋风管的结构相同管径更小,可以获得更强的离心力场。上述除尘过程产生的灰尘从逆流式旋风分离器的排灰口进入集尘管内,并从粉尘出口排出;空气经过滤棉过滤后从除尘装置的空气出口排出。本除尘装置解决了冶金行业的轴流式旋风除尘装置需要对粉尘进行二次净化的问题,具有良好的除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固分离领域,涉及一种可以净化冶金行业粉尘的旋风除尘装置及方法,该除尘装置不仅具有低阻力、高分离效率的特点,还对固体颗粒物进行了妥善处理,适用于冶金行业,能源,石油化工,电厂等领域的粉尘治理与分离。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单一粒径可以的分离,还可以适用于宽粒径颗粒的分离。
背景技术
我国冶金行业中不少企业存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以及工艺条件受限等原因,现有除尘装置及除尘系统净化效果不满意,粉尘捕集设备分离性能落后,大量粉尘未得到妥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因此,有必要加强冶金行业粉尘的治理工作。
冶金行业的细微粉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有些细微粉尘即使污染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原材料,很多中含有贵重元素甚至是珍贵的原材料。比如,炼钢厂的氧化锌粉尘是重要的医药化工原料,硅铁电炉粉尘二氧化硅是橡胶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这些粉尘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率,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资源浪费。
虽然静电除尘器具有较佳的除尘效率,但是设备购置成本高,制造、安装成本精度要求高,对净化粉尘的比电阻要求高。受到上述缺点的制约,冶金行业目前多采用高效节能的布袋除尘器。该除尘器价格便宜,生产加工方便,但是粉尘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定期进行清灰,而清灰时易损伤滤袋,引起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下降,实际使用性能不佳。
另外,传统粉尘治理装置进行气固分离净化空气的时候,往往强调分离设备的分离效率和压降,很少关注粉尘的回收价值。这些被分离出来的粉尘通常携带大量的气流,往往需要二次分离与净化,增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使工艺流程变得复杂,因此,设计合理的除尘装置有利于提高冶金行业粉尘回收效益。
本发明为了达到对冶金行业粉尘的回收效果,以轴流式旋风管和切向进气旋风分离器为核心部件,采用合理的工艺布局设计了一种新型旋风除尘转置。因此,本发明为了保证该装置的对粉尘的分离效果进行两级旋风除尘,并增设过滤棉进一步提升装置的分离能力。因此,本文涉及的旋风除尘装置适用于冶金行业粉尘的治理与回收,同时适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催化剂的生产,对于其它多种场合都有很好的适应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低阻,可以用于冶金行业粉尘治理的两级旋风除尘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除尘装置对分离出的粉尘需要二次净化分离的问题,具有除尘效率高,工艺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的优点,较其它除尘装置可以对粉尘进行更妥善的收集。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45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