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异性检测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引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86493.6 | 申请日: | 2019-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2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高歌;周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爱萨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51;C12R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周春梅 |
地址: | 2012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异性 检测 样本 htlv 病毒 dna 引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特异性检测HTLV‑I前病毒DNA的引物和荧光探针,以及检测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TaqMan qPCR方法,可用于定性或定量检测样本中的感染HTLV‑I细胞中的前病毒DNA。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检测领域,更具体涉及对样本中HTLV-I前病毒DNA的检测。
背景技术
人嗜T淋巴病毒I型(HTLV-I)属于逆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哺乳类C型病毒,又可以分为6种亚型,分别为A~F,电镜下呈球形颗粒,直径约为80~130nm,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发现,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人类逆转录病毒[1]。
人嗜T-淋巴病毒I型感染宿主细胞后,病毒的RNA能够经逆转录合成相应DNA并整合进入宿主基因组DNA形成前病毒(HTLV-I provirus)[2]。该病毒感染的细胞主要是CD4+和CD8+淋巴细胞[3],但在特定条件下可感染非T淋巴细胞,如B淋巴细胞,甚至可感染骨髓干细胞和巨噬细胞[4]。
人嗜T-淋巴病毒I型能引起多种疾病,如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5,6]、热带痉挛性下肢瘫(TSP)[7]和多发硬化症(MS)、不明原因的脉管炎(KW)等。有研究认为,HTLV-I相较于其他致癌病毒或致癌细菌(如EB病毒和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更强的致癌性[8]。还有一些疾病,如不同的血源性肿瘤、慢性肺炎疾患、风湿性关节炎和某些实质性肿瘤等,很可能也是由于感染HTLV-I病毒后产生的人体免疫抑制所导致的疾病。目前,全球有大于2000万人感染HTLV-I,该病毒伴有较长的潜伏期,发病较为缓慢,约有2-5%的感染者一直会表现出潜伏无症状期。但约0.1-2%的HTLV-I感染者比例将发展为上述临床症状[6]。在细胞培养上,人嗜T-淋巴病毒I型感染可诱导T细胞永生化;人嗜T-淋巴病毒I型感染的脐带T细胞可持续生长并表达DR蛋白,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量增加,而对外源性白细胞介素-2的依赖性降低,这些特性与ATL患者的恶性T细胞特性相似。
HTLV-I有两种常见的方法病毒传播方式。一、血液接触传播:输血时HTLV-I可通过被感染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传播到新宿主中[9]。二,母乳喂养传播,HTLV-I能通过母乳传播至婴儿[10],也有证据表明,将母乳喂养改为配方奶喂养能够有效降低婴儿HTLV-I感染率[11]。目前,尚无有效的HTLV-I治疗方法及抗病毒药物,因此只能通过HTLV-I检测进行必要预防。现有的HTLV-I的检测方法包括外周血或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清HTLV-I抗体检测、病毒颗粒及抗原检测和脑脊液检查,例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检测)、PA(颗粒凝集)、IF(免疫荧光)、WB(免疫印迹)等血清学诊断,但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区分是HTLV-Ⅰ还是HTLV-Ⅱ的感染,操作繁琐,灵敏性和特异性不高,容易出现假阳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技术的发展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方法简便快速、能有效检测出低拷贝的目的DNA片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检测HTLV-I手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设计针对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的HTLV-I前病毒DNA片段的特异引物、探针,理论上能够大大提高检测样本中HTLV-I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避免目前已有的HTLV-I检测手段的不足之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爱萨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爱萨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64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