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3469.5 | 申请日: | 201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8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俊;江博;张军;胡祝田;张杰;田原;崔爱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15 | 分类号: | B60W20/15;B60W20/16;B60W10/06;B60W10/08;B60W10/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步骤分别为检测车辆所属的系统状态,该系统状态包括有行驶状态、工作状态以及待机状态;确定检测出所述系统状态后并判断处于该系统状态时总驱动系统的状态预设值,该状态预设值包括有系统预设的效率点和扭矩值;通过控制系统对总驱动系统的干预以实现其系统从状态预设值达到系统预设值。本发明通过对检测车辆运行状态,并通过判断其车辆系统所属的系统状态,结合控制系统对总驱动系统的干预实现发动机达到预设的效率点和扭矩值,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优化程度,使得发动机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油的作用,避免了功率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动力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法规要求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内燃机系统叉车处理排放问题的技术升级也越来越难,成本投入也越来越大,而纯电动叉车又面临充电时间长,续航时间短等问题,因此研发混合动力叉车就显得越发必要,发展混合动力系统一方面可以提升内燃机的负荷点,使内燃机长时间工作在其高效率曲线附近,从而提高燃油的使用率降低排放,另一方面,混合动力驱动可以降低整机单独对内燃系统或电动系统的功率需求,从而使不同工况下的功率分配具备更高的柔性,避免不必要的功率浪费,现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需提供一种全新的动力系统供给方法以解决目前混合动力系统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有控制系统、总驱动系统、动力辅助系统以及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步骤一:检测车辆所属的系统状态,该系统状态包括有行驶状态、工作状态以及待机状态;
步骤二:确定检测出所述系统状态后并确定处于该系统状态时总驱动系统的状态预设值,该状态预设值包括有系统预设的效率点和扭矩值;
步骤三:通过控制系统对总驱动系统的干预以实现其系统从状态预设值达到系统预设值,该系统预设值为状态预设值的最佳数值。
所述总驱动系统包括有动力输出单元、变速单元以及驱动单元,所述动力输出单元包括有发动机,所述变速单元包括变速箱和变速箱泵,该变速箱内包括有分别连接在动力输出单元和驱动单元之间的第一离合器、分别连接在动力输出单元和动力辅助系统之间的第二离合器以及分别在变速箱泵和动力辅助系统之间的第三离合器,所述动力辅助系统由电机、电机驱动器以及电池组成,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设置为双向离合器。
所述第二离合器和第三离合器均连接电机。
在所述步骤二中,当系统状态为行驶状态时,且发动机的效率点和扭矩值低于状态预设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反向闭合,并实现电机为发电状态,反之,发动机的效率点和扭矩值高于状态预设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正向闭合,并实现电机为电动机状态;
当系统状态为工作状态时,且发动机的效率点和扭矩值低于状态预设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反向闭合,同时闭合所述第三离合器,以实现电机为发电状态,反之,发动机的效率点和扭矩值高于状态预设值时,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三离合器闭合,以实现电机为电动机状态;
当系统状态为待机状态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离合器反向闭合,以实现电机为发电机状态。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对检测车辆运行状态,并通过判断其车辆系统所属的系统状态,结合控制系统对总驱动系统的干预实现发动机达到预设的效率点和扭矩值,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优化程度,使得发动机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油的作用,避免了功率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驱动动力分配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34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