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6354.1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3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素荣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沉降 结构 | ||
1.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其特征是:沉积池底部为敞口结构,沉积槽置于沉积池底部内,沉积槽内置有十字型隔板,且将沉积槽内分隔为大小相等的四部分,沉积槽的四部分底部分别向下延伸出沉积池形成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宽度从上向下逐渐减小,排泥管位于沉积池下方,排泥管上置有四个分叉管,且分别和沉积槽四部分底部的排出管相连接,沉积池一侧壁上开有进水孔,且紧挨沉积槽口部,进水管置于沉积池外壁上,且和进水孔相对应连通,沉积池内壁上置有支撑环,且位于进水管的上方,过滤板置于沉积池内,且过滤板底部置于支撑环上,过滤板上开有多个斜通孔,多个集水槽分别置于沉积池内壁上,且分别位于过滤板的上方,所述过滤板由固定板,通孔和螺旋管组成,两个固定板分别置于沉积池内,且上下分布,靠下的固定板置于支撑环上,多个螺旋管分别置于两个固定板之间,所述螺旋管斜向放置,所述固定板上开有多个通孔,且和多个螺旋管一一对应相连通,集水槽的两端分别和沉积池的两侧内壁相连接,多个集水槽等距分布,集水槽的两侧分别等距开有多个V型缺口,所述V型缺口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V型缺口由内挡板,外挡板,内缺口和三角槽组成,所述内挡板置于集水槽内侧壁上,所述外挡板置于集水槽外侧壁上,所述内挡板上等距开有多个内缺口,所述外挡板上等距开有多个三角槽,且和内挡板上的多个内缺口交错分布,沉积池的另一侧靠上位置开有多个出水孔,且和多个集水槽一一对应,连接槽置于沉积池另一侧外壁上,出水孔和连接槽内部相连通,连接槽壁上开有连通孔,出水管一端置于连接槽上,且和连通孔相对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槽四部分底部的锥形结构内分别置有锥形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槽四部分底部的锥形结构分别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形成排出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外侧和沉积池内壁间置有空腔,能够避免将口部位于过滤板外侧上的斜通孔堵住,使所有斜通孔能够对水进行导流至沉积池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为U型板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其特征在于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沉积池中,进水管位于沉积池靠下位置,进而带有污泥的污水从沉积池底部逐渐向上升,经过过滤板上的斜通孔时,污泥被斜通孔抵挡从而被沉积下落,沉积下的污泥掉进沉积槽内,然后沿着锥形腔落入排泥管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和V型缺口配合,能够将清水内的固体悬浮物隔离掉,避免进入到后续处理池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上置有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素荣,未经彭素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63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定量添加絮凝剂的高效压注设备
- 下一篇:一种垃圾渗滤液尾水应急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