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6354.1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3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素荣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沉降 结构 | ||
本发明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公开了一种通过过滤板上的斜通孔对污泥进行阻挡沉降,且通过水压将底部沉积槽内污泥压出排走的沉降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池底部为敞口结构,沉积槽置于沉积池底部内,所述沉积槽内置有十字型隔板,且将沉积槽内分隔为大小相等的四部分,所述沉积槽的四部分底部分别向下延伸出沉积池形成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宽度从上向下逐渐减小,所述沉积槽四部分底部的锥形结构内分别置有锥形腔,所述沉积槽四部分底部的锥形结构分别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形成排出管,所述排泥管位于沉积池下方,所述排泥管上置有四个分叉管,且分别和沉积槽四部分底部的排出管相连接,所述沉积池一侧壁上开有进水孔,且紧挨沉积槽口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时,对污水中的污泥进行沉积的沉降池结构,属于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过滤板上的斜通孔对污泥进行阻挡沉降,且通过水压将底部沉积槽内污泥压出排走的沉降池结构。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系统作为将污水转换为可再次使用的净化系统,其通过生物化学性质的一系列反应将污水净化达到可再次利用的指标,现有的自来水厂所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沉降池大多采用自然静置,这种方式单纯依靠污水内污泥悬浮物自身的重力下降来实现对水体的沉积净化,其所耗费时间长同时效果不佳,并且沉积在底部的堆积污泥在清理时也极其不方便。
公告号CN206526603U公开了一种新型市政用污水处理沉降池,包括沉降池本体,沉降池本体底部通过若干支撑架支撑,沉降池本体顶部安装有一顶盖,顶盖底部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一滤箱和第二滤箱,且二者相连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滤孔,第二滤箱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二滤孔,各个支撑块上放置有一过滤板,过滤板上竖直开设有若干第三滤孔,沉降池本体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水平安装有一驱动轴,且驱动轴的自由端安装有一驱动齿轮,沉降池本体内侧底部中心处安装有一卡块,从动轴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搅拌叶,该沉降池在对于带有污泥的污水来说其驱动电机的搅拌容易造成水体的浑浊影响污泥的分离效果,同时在通过悬浮物排出口排出悬浮物时会伴随着水体的流出。
公告号CN208287560U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沉淀池,包括依次毗邻的自然沉降池、絮凝沉降池和过滤净化池,所述自然沉降池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将自然沉降池分隔为底部连通的进水室和出水室,所述出水室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一过滤板,出水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位于第一过滤板的上方并与絮凝沉降池连通的第一溢水孔,所述絮凝沉降池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将絮凝沉降池分隔为底部连通的搅拌室和静水室,所述搅拌室的内部上方连接有位于第一溢水孔上方的安装板,该沉降池其多级沉积过滤结构,虽减轻了单个过滤的负荷,但同时增加了清除过滤装置时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结构提供了一种通过过滤板上的斜通孔对污泥进行阻挡沉降,且通过水压将底部沉积槽内污泥压出排走的沉降池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素荣,未经彭素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63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定量添加絮凝剂的高效压注设备
- 下一篇:一种垃圾渗滤液尾水应急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