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表面改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6598.X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1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立;王利;王刚;张继友;周于鸣;王永刚;孟晓辉;郭文;徐领娣;于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4/24 | 分类号: | C23C14/24;C23C14/18;C23C14/5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晓飞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表面 改性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碳化硅表面改性方法,采用PVD(物理气相沉积)改性,先将基片清洗干净,检测改性前粗糙度,后放入整洁的镀膜机内,同时,在镀膜机相应位置放入膜料镍(Ni)、硅(Si);提高镀膜机真空室内的真空度,达到改性标准后,先镀制膜料镍(Ni)、在镀制膜料硅(Si),改性完成后检测粗糙度。相比较于传统PVD(物理气相沉积)改性方法,本方法可以直接降低基片表面粗糙度,省去改性后光学研抛过程,节省了光学研抛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规避了相应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iC表面改性方法,属于光学设备技术领域,可应用于薄膜光学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SiC材料以其良好的物理、机械和热特性,近年来在航天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由于生产工艺、材料特性、成分组成等诸多因素,导致SiC表面存在很多微孔,表面致密程度远不如玻璃材料。
对有残留微孔等缺陷的SiC镜坯进行表面研抛,研抛后表面粗糙度的极限范围是3nm-4nm,此时,光学研抛已无法进一步提升其表面精度,不能满足高精度空间相机反射镜所需的表面粗糙度的技术要求。表面散射和表面粗糙度成正相关,若直接应用此类SiC反射镜,大量的散射会造成空间光学系统光能量损耗,同时,产生的杂散光会影响空间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另外,由于SiC硬度和化学稳定性都较高,直接加工成高精度的光学表面(RMS值较小的镜面)难度系数较大。
为了进一步提升SiC反射镜表面精度,得到高精度SiC镜坯,需对SiC镜坯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在采用物理气象沉积(PVD)的方法改性时,实质为在SiC镜坯表面镀制一定厚度的致密的改性层Si,改性层Si厚度一般在10μm以上,用于改善表面缺陷和提高表面精度。完成改性层镀制过程后,其SiC镜坯表面粗糙度依然高居不下,甚至是高于改性前的粗糙度,需对SiC镜坯表面的改性层进行光学冷加工处理,即镜坯表面光学精密研抛,最终得到粗糙度在1nm左右的光滑表面,并满足相应面形要求。
传统改性方法从镀制改性层到完成对改性层的研抛,存在着相应的风险如下:
·PVD改性镀膜过程中容易出现喷溅点,喷溅点在研抛过程中会容易成为改性层脱落点,导致改性失败;
·由于改性层厚度较厚,镀制改性层所需的时间较长,对设备和人员是一种考验,存在一定的风险;
·光学研抛过程中存在将改性层加工过度,磨穿改性层的风险。改性层磨穿后,需重新镀制改性层,重新进行光学研抛,耗时耗力,延长加工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碳化硅表面改性后表面粗糙度不变或增大的缺点,提供一种碳化硅表面改性方法,解决了传统改性方法完成后,需继续研抛降低粗糙度,耗时费力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化硅表面改性方法,步骤如下:
1)选取膜料镍、硅,分别放置在镀膜机阻蒸舟、坩埚内;
2)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高真空时开始加热;
3)达到温度T时开始镀制镍;
4)保持温度T,继续镀制硅;
5)完成上述两种膜料镀制后,用离子源轰击。
所述高真空度≤3x10-3Pa。
所述T=290℃-310℃。
所述T=300℃
所述步骤3)镀制镍的厚度为25nm-30nm。
所述步骤4)镀制硅的厚度为700nm-900nm。
所述轰击时间为4-6分钟。
所述离子源轰击时间为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未经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65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