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视UV减粘程度的工艺过程膜生产方法及其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97808.7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4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孙攀;王健;牛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精珅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5 | 分类号: | C09J7/25;C09J7/24;C09J7/38 |
代理公司: | 31208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150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敏胶层 基材 减粘 工艺过程 剥离力 电晕处理 光敏颜料 光学薄膜 能量损失 吸收波长 颜色变化 保护膜 光敏剂 离型面 离型膜 膜生产 无色 电晕 覆合 改性 减小 降粘 胶层 可视 良率 熟化 涂覆 节约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UV减粘程度的工艺过程膜生产方法及其产品,工艺过程膜中,基材为厚度10‑100μm的无色或白色的PET、PO、PVC或CPP光学薄膜,所述基材的一面经过电晕处理;压敏胶层为UV降粘胶层,其中含有占压敏胶层质量的0.1‑1%且吸收波长为200nm‑400nm光敏颜料作为改性光敏剂,UV前剥离力为500—4000g/25mm,UV后的剥离力为0—100g/25mm,所述压敏胶层涂覆于基材电晕面上并与离型膜的离型面进行覆合,并进行熟化。本发明可通过UV光照后过程膜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减粘程度,从而大幅度减小该过程造成的能量损失,降低保护膜减粘温度,达到节约成本和保证良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带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视UV减粘程度的工艺过程膜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晶园、滤光片及OLED等电子行业类产品在切割工艺及模组转移等过程中,需要对支撑膜进行UV减粘操作。目前市面上用于此用途的产品都是普通UV减粘胶带,在减粘过程中,由于光源及使用环境等因素多变,难以确定实际减粘过程需要的UV照射能量,针对该问题,大部分厂家会采取过量UV照射的方法来避免因减粘不彻底带来的各种质量问题,但此方法对能量会有很大的浪费,且影响生产效率,间接增大产品成本,对工业化生产产生较大掣肘,同时过量UV照射会导致保护膜的温度过高,从而对胶层产生不良影响,容易产生残胶等情况。
现有的过程膜技术,如:
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420369939.0涉及保护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V减粘保护膜。该UV减粘保护膜包括PET基材层、设于PET基材层上方的UV减粘粘胶剂层以及设于UV减粘粘胶剂层上方的PET离型膜层。该UV减粘保护膜具有UV光照射前超高粘性,UV光照射后超低粘性的优良性能,降低产品的成本,并且具有较高的制程良率,在半导体晶圆切割、打磨表面保护、触控屏OGS二次强化耐酸膜等产品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申请号:201810105862.9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UV减粘组合物、UV减粘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UV减粘组合物主要由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如下原料制成:丙烯酸酯压敏胶树脂20%-50%、多官能度低聚物和/或多官能度单体1%-30%、交联剂0.3%-2%、热引发剂0.1%-5%、光引发剂0.5%-5%和溶剂25%-60%。所述UV减粘膜包括依次贴合的基材层、UV减粘层和离型膜层,其中,所述UV减粘层是由所述UV减粘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层表面,烘干熟化得到的。所述UV减粘组合物,具有优异的粘合力,UV照射前具有高粘合力,剥离力高,UV照射后具有低粘合力,UV剥离力低,并且长时间储存后不留残胶。
申请号:201710242271.1提供了一种耐热型UV减粘膜,依次包括基材层、UV光敏胶黏剂层和离型膜层。还提供了一种所述UV光敏胶黏剂层的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组分:30-50%溶剂型耐高温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1-25%低分子混合添加剂、0.1-3%双官能团或多官能团特殊添加剂、0.1-1.5%光引发剂、0.5-2%硬化剂、35-60%溶剂。还提供了一种所述耐热型UV减粘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不仅提高了UV光敏胶黏剂对电晕PET基材的密着性和耐高温性能,且减少了底涂层处理技术,优化了产品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视UV减粘程度的工艺过程膜生产方法,以解决UV减粘过程UV光照能量难以确定等问题。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生产方法获得的产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可视UV减粘程度的工艺过程膜生产方法,工艺过程膜包括:基材、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其中,
所述基材为厚度10-100μm的无色或白色的PET、PO、PVC或CPP光学薄膜,根据客户的产品特点、工艺及光学要求来确定合适的材料及厚度,所述基材的一面经过电晕处理,在室温或40-60℃高温下放置不少于3天,至电晕面表面张力≥48dyn,以便电晕产生的臭氧分解,防止对后段生产产生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精珅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精珅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78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