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车内新风自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98234.5 | 申请日: | 201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6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武绍根;邓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绍根;深圳云睿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32 | 分类号: | B01D53/32;B01D46/10;B01D46/00;A61L9/22;A61L9/16;B60H3/0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新风 净化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车内新风自净化系统,其包括由入风口至出风口依次设置的前滤网层、第一绝缘隔板、放电电极、第二绝缘隔板和后滤网层,第一绝缘隔板和第二绝缘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巢,第一电巢由两个呈波浪形的金属钢片组成,两个金属钢片对置并在波谷位置相连接以形成类圆形空间,波峰位置开设多个圆孔,放电电极呈圆柱状,并位于类圆形空间内,可以减少对气流的阻挡,实现新风自净化系统内部结构无死角快速净化空气;同时采用分级净化的原理,对空气质量进行分级,并根据分级情况,控制放电电极与第一电巢、第二电巢或第三电巢间的通电情况,以此控制待净化空气在高压电场中的实际净化时长和效率,提高净化效果,实现精确除尘,并能节约耗能,且该系统可以与终端设备通信,便于用户实时掌握车内空气质量,从而达到快捷方便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内空气净化领域,涉及一种智能新风车内自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在日常出行中对轿车等车辆越来越依赖,由于在车内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其内部乘坐空间的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健康影响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新风车内空气净化设备作为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进而改善人们出行环境的设备,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用于空气中去除颗粒物的方法主要为过滤和电离等,目前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方式主要有机械滤网式、静电驻极滤网式、高压静电集尘、负离子和等离子体等。由于滤网式技术只能阻隔有害物质,且存在耗材寿命短,废弃滤芯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而电场荷电式则存在处理器重对空气阻隔的部件较多,难以满足360°无死角的净化要求。
近年来,出现了电巢式空气净化技术,具有免除更换滤芯,快速高效的优点,但是现有技术中电巢式空气净化系统多为放电电极-隔板-板状电巢依次设置的结构,由于车内空气中污染源的类型较多,颗粒物的大小也不等,常规的电巢式也存在对一部分的污染物净化效果较差的问题,而为了片面追求高净化效果,又存在电能耗能高的缺陷。
同时,市面上的车内空气净化器对空气质量不能监测,对空气净化结果用户也无法获知,人车缺乏互动,使用效果差。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智能车内新风自净化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净化密度大,可以360o无死角净化并能根据空气质量可以实现分级净化的车内智能新风自净化系统,系统两面通透使空气对流通畅没有阻力,工作电能能耗低,没有噪音,通过控制调节可以使空气净化的时间和效率延长和提高,净化效果是传统净化器的三倍,同时不需要定期更换耗材,实用寿命可长达6-8年。
为了实现智能净化,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车内新风自净化系统,其包括由入风口至出风口依次设置的前滤网层、第一绝缘隔板、放电电极、第二绝缘隔板和后滤网层,其中第一绝缘隔板和第二绝缘隔板之间设置第一电巢,第一电巢由两个呈波浪形的金属钢片组成,所述两个金属钢片对置并在波谷位置相连接以形成类圆形空间,波峰位置开设多个圆孔,所述放电电极呈圆柱状,并位于所述类圆形空间内;
所述第一绝缘隔板和第二绝缘隔板上均开设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圆孔一一对应;
所述放电电极上形成有多个支耳,所述支耳向所述第一绝缘隔板和所述第二绝缘隔板的所述通孔内延伸;
所述放电电极、所述第一电巢均电性连接于一高压供电单元,所述高压供电单元用于向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一电巢提供电压,以令所述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一电巢之间形成高压电场;
所述前滤网层和所述后滤网层之间设有框板,所述前滤网层、所述后滤网层和所述框板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放电电极、所述绝缘隔板和所述电巢均位于该密闭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前滤网层设在入风口,所述后滤网层设在出风口,所述前滤网层和后过滤网层为蜂巢式过滤网,所述框板内壁设有吸音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绍根;深圳云睿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绍根;深圳云睿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982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粮食仓兼具防静电的干燥剂
- 下一篇:一种负氧离子仿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