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噪声贡献量的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2317.7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5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魏鹏辉;杨亮;徐小敏;黎杰;庞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12 | 分类号: | G01H1/12;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口 噪声 贡献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噪声贡献量的测试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体积声源布置于试验车的测点处,所述测点为进气口或排气口,在测点和车内响应点处布置声音传感器,在静态工况下测得体积声源到测点的传递函数和体积声源到车内响应点的传递函数;步骤二,移除体积声源,运行试验车进行动态工况测试,由数据采集前端获取测点处声音传感器的噪声频谱和车内响应点处声音传感器的噪声频谱;步骤三,计算得到不同阶次测点噪声传递到车内响应点的对应噪声值,将对应噪声值与测得的车内响应点处声音传感器的噪声频谱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噪声贡献量。其能够快速测试并计算得到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噪声贡献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噪声贡献量的测试,具体涉及一种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噪声贡献量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业界对发动机动力性的高要求与由此产生的影响NVH性能的进排气口辐射噪声构成了一对矛盾体,从车内驾驶员与乘员听觉舒适性角度考虑,进排气口辐射噪声对车内的影响程度除去本身的声源大小,还取决于车身声学包装等对于进排气口辐射噪声各频段的衰减。必须综合考虑声源与声传递路径才能较好地体现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驾驶员与乘员接收噪声的贡献度。另一方面,对于高级跑车用户,进排气声品质更显其重要性,准确、快速地测试得到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贡献度有利于高效开发符合大众认可的进排气声品质。
目前,国内对于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贡献的测试方法还局限于传统的声源分离法,该方法效率、结果可靠性都较低,而传递路径法主要用于结构声对车内贡献度,尚未在进排气口噪声得到较好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噪声贡献量的测试方法,其能够快速测试并计算得到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噪声贡献量。
本发明所述的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噪声贡献量的测试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体积声源布置于试验车的测点处,所述测点为进气口或排气口,在测点和车内响应点处布置声音传感器,该声音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前端传输连接,在静态工况下测得体积声源到测点的传递函数H1和体积声源到车内响应点的传递函数H2;
步骤二,移除体积声源,运行试验车进行动态工况测试,由数据采集前端获取测点处声音传感器的噪声频谱P1和车内响应点处声音传感器的噪声频谱P2;
步骤三,计算得到不同阶次测点噪声传递到车内响应点的对应噪声值,计算表达式为:(H1/H2)P1,将对应噪声值与测得的车内响应点处声音传感器的噪声频谱P2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噪声贡献量。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中布置于车内响应点的声音传感器与座椅靠背的距离为10±1cm,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布置于进气口处的声音传感器与进气口的距离为15cm,且声音传感器正对进气口;布置于排气口处的声音传感器与排气口的距离为50cm,且声音传感器方向与地面平行,并和通过排气口气流方向且垂直地面的平面成45°的夹角。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的动态工况测试为全油门工况测试。
本发明通过静态工况测得体积声源到测点的传递函数和体积声源到车内响应点的传递函数,以测点、实际声源点、车内响应点的顺序计算出进排气口噪声经过车身与空气路径衰减,最终传递到车内响应点处的噪声量,与车内声音传感器的测值对比即可知声源点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度。在有限的测试时间及试验资源,能够快速测试并计算得到进排气口噪声对车内噪声贡献度,对于判断进排气口噪声引发的车内噪声问题有很好的效果,在节约人力及试验资源基础上高效、准确地识别进排气噪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声音传感器的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排气口二阶噪声贡献量的结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23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