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正面碰撞后前门开门力相关的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03288.6 | 申请日: | 201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2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A·桑达尔;倪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沃尔沃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丽军 |
地址: | 201821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正面 碰撞 前门 开门 相关 仿真 方法 | ||
一种汽车正面碰撞后前门开门力相关的仿真方法包括:第一仿真过程,用于通过仿真计算出汽车正面碰撞导致的与前车门开门相关的零件的变形;以及第二仿真过程,用于仿真预测汽车正面碰撞后的前车门开门力;其中,与前车门开门相关的零件包括设计件和交互件,设计件是为改变正面碰撞后前车门开门力而可变更设计的零件,交互件是不需要为改变正面碰撞后前车门开门力而变更设计的零件,第一仿真过程计算出的设计件与交互件的变形将作为第二仿真过程中它们的起始几何状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正面碰撞后前门开门力相关的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后,车内人员通常要立即从车内逃出。然而,有些车型的前翼子板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变形而与前车门发生干涉而阻碍前车门打开,这会导致车内人员逃生困难。汽车正面碰撞试验会测量碰撞后前门开启力,它是衡量汽车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工程师通常在正面碰撞物理试验后测量前门的开门力,以便在发现开门力不符合要求时,对汽车的结构设计采取对应的改进措施。然而,这种方法存在耗时、介入晚(通常在试验样车造好之后)、高成本、针对性不强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汽车正面碰撞后前门开门力相关的仿真方法,其至少能够仿真测试汽车正面碰撞后的前门开门力,以取代现有技术中的物理测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正面碰撞后前门开门力相关的仿真方法,其包括:
第一仿真过程,用于通过仿真计算出汽车正面碰撞导致的与前车门开门相关的零件的变形;以及
第二仿真过程,用于仿真预测汽车正面碰撞后的前车门开门力;
其中,与前车门开门相关的零件包括设计件和交互件,设计件是为改变正面碰撞后前车门开门力而可变更设计的零件,交互件是不需要为改变正面碰撞后前车门开门力而变更设计的零件,第一仿真过程计算出的设计件与交互件的变形将作为第二仿真过程中它们的起始几何状态。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在整车正面碰撞仿真后执行,整车正面碰撞仿真中计算出的交互件变形将被作为第一仿真过程中设计件变形计算的边界条件而固定下来。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设计件包括下述零件中的至少一个:安装在前翼子板后部与车身铰柱之间的翼子板安装支架和隔音板。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隔音板的设计变更方案包括使得隔音板的一或多个部位相对于其它部位减小厚度或穿孔。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设计件还包括前翼子板的安装片,尤其是后部安装片。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交互件包括下述零件中的至少一个:前翼子板,前车门,前车门铰链,用于安装前翼子板后部和前车门铰链的车身铰柱。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仿真过程中,利用仿真弹簧拉动前车门把手而将前车门拉开。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仿真过程中,模拟以多个不同的速度将前车门拉开,得出多个定义前车门打开时间或角度与拉门力之间关系的拉门力曲线,基于多个拉门力曲线中选取适用于之后进行第二仿真过程中使用的拉门速度。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实验验证各拉门速度的有效性,其中,所述多个拉门力曲线中各个时间或开门角度处与实验验证的拉门力曲线之间误差不超过一极限值的拉门力曲线对应的拉门速度确定为有效拉门速度,有效拉门速度中的最大拉门速度被选取用于之后进行第二仿真过程中。
在一种可行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变更设计方案的设计件代入第一和第二仿真过程中,通过迭代获得满足正面碰撞后前车门开门力要求的设计件设计方案。根据本申请的仿真方法,工程师可以在整车虚拟开发早期就高效可靠地预测车门开启力。此外,根据进一步的实施方式,还能够对汽车结构做出对应的设计改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沃尔沃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沃尔沃汽车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32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