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2079.8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0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德胜;王国铨;曹小军;陈微波;叶吉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江河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G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兴 |
地址: | 312363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力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装配单元和现浇单元的数量;S2,施工前准备;S2‑1,对土层进行放样,确定剪力墙的施工区域;施工基础,在基础顶部预留预埋筋;S2‑2,预制装配单元;装配单元底部开设有浇筑槽,且装配单元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浇筑槽连通的浇筑口;S3,对基础顶部进行放样,确定装配单元和现浇单元的位置;现浇单元中心对称设置;S4,起吊装配单元,将浇筑槽套接于预埋筋外部;对浇筑口浇筑砂浆;S5,在现浇单元的施工区域,依次绑扎钢筋笼、支护模板、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后形成现浇单元。本发明避免了大面积的混凝土的浇筑,降低了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业越来越多。同时,为了追求建筑的美感,建筑物的外立面更多地运用了弧形。并且很多筒体结构和筒中筒建构也时常出现了城市中。
筒体结构建筑是由一个或几个密柱形筒体构成高耸空间抗侧力及承重结构的高层建筑。现有的筒体结构往往是通过现浇剪力墙的方式,形成整个筒体结构的承重部件。
但是由于筒体结构的整体呈筒状,且一般采用现浇剪力墙的方式进行施工。由于剪力墙面积较大,且混凝土材料中含有的水泥在进行水化反应时会释放大量的热能,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底部出现涨模,使得剪力墙成型后连接处不平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剪力墙的施工方法,能够提高剪力墙施工完成后期表面的平整度。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剪力墙的尺寸;计算确定装配单元和现浇单元的数量,并确定装配单元的形状;
S2,施工前准备;
S2-1,对土层进行放样,确定剪力墙底部基础的位置,并确定剪力墙的施工区域;对基础进行施工,并在基础顶部需要施工剪力墙的区域预留竖直向上的预埋筋;
S2-2,根据装配单元的形状,预制装配单元;装配单元底部开设有浇筑槽,且装配单元的侧壁上开设有浇筑口;浇筑口和浇筑槽连通设置;
S3,根据装配单元和现浇单元的数量对基础顶部进行放样,确定装配单元和现浇单元的位置;现浇单元以剪力墙中心为对称中心中心对称设置;
S4,起吊装配单元,使得装配单元底部的浇筑槽套接于对应的预埋筋外部;对浇筑口浇筑砂浆直至砂浆从浇筑口溢出;
S5,在需要进行现浇单元施工的区域,绑扎钢筋笼,并在钢筋笼两侧支护模板,在模板以及模板两端的装配单元所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后形成现浇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装配单元和现浇单元结合的方式,使得在进行基础施工的同时,可以进行装配单元的预制。当需要进行剪力墙施工时,可以直接使用预制完成的装配单元进行施工。由于装配单元分担了原来需要完全现浇的剪力墙,使得现浇单元相对分散,从而使得每一个现浇单元中因为水泥水化而产生的热量大大降低,既缩短了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也降低了出现涨模的概率。除此之外,所有的现浇单元组成一个中心对称的图形,使得剪力墙整体的结构在受力时能够具有更好的受力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S2-2中,装配单元由一个中部单元和位于中部单元两侧的侧部单元组成;所述中部单元上临近浇筑槽的两个端面预留有延伸筋,且所述侧部单元对应延伸筋的一端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贯通侧部单元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侧部单元远离插接槽的端面预留有加强筋,且加强筋和插接槽相匹配;在S3中,确定装配单元的位置时,装配单元和现浇单元交错设置;在S4中,中部单元和侧部单元的浇筑槽分别和对应的预埋筋插接配合后,对浇筑口和插接槽均浇筑砂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江河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江河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20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