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1-二溴-2,2-双(氯甲基)环丙烷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2433.7 | 申请日: | 201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9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银;哈雷克瑞什南·科拉图尔·纳拉西姆汉·昆奇塔帕达姆;拉格海温德·拉奥·莫莎拉;赵振宇;徐辉;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斯特(成都)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81/10 | 分类号: | C07C381/10;C07C209/00;C07C211/15;C07D203/08;C07C17/35;C07C21/09;C07C17/278;C07C2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78 | 代理人: | 谢芳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丙烷 合成 方法 | ||
1.1,1-二溴-2,2-双(氯甲基)环丙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1,3-二氯-2-(氯甲基)丙烷-2-基)氨基砜酮:2-氨基-2-羟基甲基丙烷-1,3-二醇和二氯亚砜进行氯取代反应得到(1,3-二氯-2-(氯甲基)丙烷-2-基)氨基砜酮;
B、制备1,3-二氯-2-氯甲基丙-2-胺硫酸盐:(1,3-二氯-2-(氯甲基)丙烷-2-基)氨基砜酮通过浓硫酸水溶液进行水解得到1,3-二氯-2-氯甲基丙-2-胺硫酸盐;
C、制备2,2-双(氯甲基)氮杂环丙烷:1,3-二氯-2-氯甲基丙-2-胺硫酸盐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解盐,并关环得到2,2-双(氯甲基)氮杂环丙烷;
D、制备3-氯-2-氯甲基丙-1-烯:2,2-双(氯甲基)氮杂环丙烷与亚硝酸钠反应得到3-氯-2-氯甲基丙-1-烯;
E:制备1,1-二溴-2,2-双(氯甲基)环丙烷:3-氯-2-氯甲基丙-1-烯与三溴甲烷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1,1-二溴-2,2-双(氯甲基)环丙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二溴-2,2-双(氯甲基)环丙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1,3-二氯-2-(氯甲基)丙烷-2-基)氨基砜酮:将2-氨基-2-羟基甲基丙烷-1,3-二醇溶于有机溶剂中,控温在20-40℃下加入二氯亚砜,降温至10-15℃加入吡啶,室温反应2小时,梯度升温至105-110℃反应10小时,反应结束后得到(1,3-二氯-2-(氯甲基)丙烷-2-基)氨基砜酮的有机溶液;
B、制备1,3-二氯-2-氯甲基丙-2-胺硫酸盐:步骤A得到的(1,3-二氯-2-(氯甲基)丙烷-2-基)氨基砜酮的有机溶液在温度不超过25℃下,加入水和浓硫酸水溶液;升温至85-95℃反应15-22小时;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静置,分出甲苯相,水相再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分出有机相,得到1,3-二氯-2-氯甲基丙-2-胺硫酸盐的水溶液;
C、制备2,2-双(氯甲基)氮杂环丙烷:将步骤B得到的1,3-二氯-2-氯甲基丙-2-胺硫酸盐的水溶液,降温至10℃,控制在10-20℃下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水溶液,控制pH为9-10,升温至40-45℃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得到2,2-双(氯甲基)氮杂环丙烷的水溶液;
D、制备3-氯-2-氯甲基丙-1-烯:将步骤C得到的2,2-双(氯甲基)氮杂环丙烷的水溶液降温至5-10℃,加入亚硝酸钠和浓盐酸,升温至45-50℃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梯度升温至95-110℃,常压蒸馏,分液,下层取出减压精馏,得到3-氯-2-氯甲基丙-1-烯;
E:制备1,1-二溴-2,2-双(氯甲基)环丙烷:将步骤D得到的3-氯-2-氯甲基丙-1-烯、频那醇和相转移催化剂溶于三溴甲烷中,控制温度在18-25℃下滴加氢氧化钠和卤代盐水溶液,反应50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和甲苯,通过垫硅藻土过滤,洗涤滤饼,合并滤液,分液,收集有机相,浓缩至小体积,加入正庚烷在0℃下析晶,过滤得到1,1-二溴-2,2-双(氯甲基)环丙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1-二溴-2,2-双(氯甲基)环丙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2-氨基-2-羟基甲基丙烷-1,3-二醇与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1:3.0-6.0,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1-二溴-2,2-双(氯甲基)环丙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1,3-二氯-2-(氯甲基)丙烷-2-基)氨基砜酮与浓硫酸的摩尔比为1:1.0-1.5,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1,1-二溴-2,2-双(氯甲基)环丙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的2,2-双(氯甲基)氮杂环丙烷与亚硝酸钠的摩尔比为1:1.0-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斯特(成都)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爱斯特(成都)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24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反应器用于制备乙蒜素的用途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L-硒代蛋氨酸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