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置有端部凹槽的预制梁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17731.5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4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俞大有;姚小旺;李俊杰;胡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民筑友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4 | 分类号: | B28B1/04;B28B1/093;B28B7/20;B28B7/38 |
代理公司: |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5 | 代理人: | 李敏慧;郭瑞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有端部 凹槽 预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有端部凹槽的预制梁的生产方法,预制梁为全预制梁或者叠合梁的预制部,预制梁一端的顶面设置有与侧面相通的凹槽,凹槽内部固定有抗剪组件,抗剪组件包括固定轴和板状体,板状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内径大于固定轴的通过孔,固定轴穿过通过孔且两端锚固在凹槽两侧面的混凝土中,包括如下步骤:S1、在预制梁的外模具内的预定位置放置凹槽模具,然后在凹槽模具和与其相对的外模具端部之间设置抗剪组件,将固定轴两端固定在凹槽模具上;S2、在预制梁的外模具内设置预埋吊具,然后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养护成型;S3、脱除外模具。采用本方案中的生产方法,无需对模具进行改造,提高外模具的通用性,降低模具改造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端部凹槽的预制梁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中,需先在工厂生产出预制梁、预制柱等预制构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对于梁柱的连接结构,承担着建筑的主要受力和抗震功能,因此对其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中梁柱的连接结构存在着现浇连接和纯干法连接两种方式,对于纯干法连接多采用的是在预制柱上设置钢牛腿,然后将预制梁搁置在钢牛腿上。这样设置,牛腿外露影响室内墙面美观,而且施工现场的容差性和调整性较差,预制梁端头的抗剪性能不够,遇到地震等外力破坏时,梁端容易从牛腿上掉落。申请人前期研发出了一种增强抗剪性能的预制梁,在预制梁的端部开设凹槽,然后在凹槽内设置抗剪组件,以保证预制梁和预制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抗震性能。针对端部设置有凹槽的预制梁,需改造生产的外模具以在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凹槽。而改造外模具的成本较高,通用性较差,因此现在需要研发出一种针对端部设置有凹槽的预制梁的生产方法,以降低模具改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置有端部凹槽的预制梁的生产方法,以降低模具改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设置有端部凹槽的预制梁的生产方法,所述预制梁为全预制梁或者叠合梁的预制部,所述预制梁一端的顶面设置有与侧面相通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固定有抗剪组件,所述抗剪组件包括固定轴和板状体,所述板状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内径大于所述固定轴的通过孔,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通过孔且两端锚固在所述凹槽两侧面的混凝土中,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预制梁的外模具内的预定位置放置凹槽模具,然后在凹槽模具和与其相对的外模具端部之间设置抗剪组件,将固定轴两端固定在凹槽模具上;
S2、在预制梁的外模具内设置预埋吊具,然后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养护成型;
S3、脱除外模具,起吊预制梁。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凹槽模具为薄钢板或网状隔板或泡沫模,其中薄钢板或网状隔板与外模具之间围合形成凹槽,泡沫模与凹槽尺寸相同且设置有容纳抗剪组件的空腔。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采用泡沫模为凹槽模具时,拆除外模具之后,然后再拆除泡沫模。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在外模具内刷涂脱模剂。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固定轴与凹槽模具底面的距离大于通过孔与板状体第一端边缘的距离。
优选的,板状体的宽度小于凹槽的深度;板状体的高度小于凹槽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板状体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平板,两个所述平板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平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民筑友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中民筑友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77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瓷3D打印机
- 下一篇:隧道衬砌模型浇筑装置及隧道衬砌模型浇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