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核酸水凝胶快速检测食品中T-2毒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19297.4 | 申请日: | 2019-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6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梁俊;李双;孙云凤;陈瑞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 |
代理公司: | 11781 北京丰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钟国 |
地址: | 30022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毒素 水凝胶 核酸 辣根过氧化物酶 测样 适体 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 紫外分光光度计 快速检测食品 过氧化氢 金纳米棒 食品检测 碘单质 碘化钾 交联剂 刻蚀金 纳米棒 吸收峰 包埋 构建 凝胶 灵敏 破裂 释放 检测 | ||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核酸水凝胶快速检测食品中T‑2毒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以T‑2毒素适体为linker交联剂的核酸水凝胶,所述的核酸水凝胶中均匀包埋着辣根过氧化物酶;向所述的核酸水凝胶中加入待测样,所述的待测样中T‑2毒素浓度为0.01ng mL‑1‑10000ng mL‑1,所述的T‑2毒素适体与T‑2毒素结合,凝胶破裂,释放出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一定时间内,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刻蚀金纳米棒,根据金纳米棒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呈现的吸收峰计算T‑2毒素的含量。本发明方法检测方便、灵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核酸水凝胶快速检测食品中T-2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对于背景技术的描述属于与本发明相关的相关技术,仅仅是用于说明和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不应理解为申请人明确认为或推定申请人认为是本发明在首次提出申请的申请日的现有技术。
近年来,有关真菌毒素残留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单端孢霉毒素类、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其中T-2毒素是单端孢霉A型毒素中最主要、也是毒性最强的一种。T-2毒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器官,能抑制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具有较强的基因毒性、免疫毒性、血液毒性,致癌致畸,有致死作用,对皮肤细胞以及遗传也具有毒性,还能诱导细胞凋亡。T-2毒素的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分子式为C24H34O9,分子量为466.51,性质稳定,有很强的耐热性和紫外线耐受性,在室温条件下相当稳定,放置6~7年或加热至100~120℃1h毒性不减,因此在食物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高压灭菌不易灭活。有研究表明T-2毒素可能与人类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病症、大骨节病和克山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许多分析技术已被用于T-2毒素检测,包括薄层层析法(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这些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方法是T-2毒素定量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此外,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的免疫学分析方法也为T-2毒素定量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但这些方法仪器设备昂贵,检测费用高,要求样品经过严格的预处理,检测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核酸水凝胶快速检测食品中T-2毒素的方法,本发明方法本发明方法简单、快捷、快速,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实际样品的分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核酸水凝胶快速检测食品中T-2毒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构建以T-2毒素适体为linker交联剂的核酸水凝胶,所述的核酸水凝胶中均匀包埋着辣根过氧化物酶;
向所述的核酸水凝胶中加入加入待测样,待测样中T-2毒素浓度为0.01ng mL-1-10000ng mL-1,所述的T-2毒素适体与T-2毒素结合,凝胶破裂,释放出辣根过氧化物酶;
在一定时间内,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刻蚀金纳米棒,根据金纳米棒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呈现的吸收峰计算T-2毒素的含量。
进一步的,所述的构建以T-2毒素适体为交联剂的核酸水凝胶包括如下步骤:
修饰有丙烯酰胺的互补链A100μM和互补链B100μM分别加入终浓度为4wt%丙烯酰胺,随后在35-40℃抽排空气10-15min,除去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92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