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震锤表面低温渗氮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1621.6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6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含山县兴建铸造厂 |
主分类号: | C23C8/02 | 分类号: | C23C8/02;C23C8/26;C21D7/06;C21D6/04;C21D9/00 |
代理公司: | 34129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8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震锤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耐腐蚀性能 超声喷丸 处理工艺 低温渗氮 工艺处理 渗氮处理 冷处理 清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震锤表面低温渗氮处理工艺,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2)超声喷丸处理;(3)冷处理;(4)渗氮处理;本发明工艺处理后的防震锤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震锤表面低温渗氮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架空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的大量应用,特别是耐张杆塔引流线吊串,因复合绝缘子重量轻,防风偏能力差,容易发生风偏放电事故,所以需要加装防震锤来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风偏能力。防振锤,能够减少导线因风力扯起振动。高压架空线路杆位较高,档距较大,当导线受到风力作用时,会发生振动。导线振动时,通过采用防振锤能够姣好的起到防振效果。
由于防震锤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防震锤的表面很容易被雨水腐蚀,被空气中的氧化物质氧化,导致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震锤表面低温渗氮处理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震锤表面低温渗氮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将防震锤放入丙酮中进行浸泡清洗20-25min,然后再采用质量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清洗10min,然后烘干至恒重,即可;通过采用丙酮与乙醇溶液对防震锤进行清洗,能够有效的去除防震锤吧表面的油污和污渍,避免其影响后续处理;
(2)超声喷丸处理:对上述清洗后的防震锤表面进行超声喷丸处理;通过对防震锤表面进行喷丸处理,能够在防震锤表面附加多向的机械负载,在超声场的作用下,喷丸处理能够诱导防震锤材料表面的塑性变形,从而引发强烈的晶粒细化,从而在防震锤材料表层产生纳米晶。
(3)冷处理:将上述处理后的防震锤放入液氮中,密封保温处理35-40小时,然后取出,自然恢复至室温;在防震锤经过超声喷丸处理后,进行液氮冷处理,能够进一步的细化其产生的纳米晶,促使自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降低了自腐蚀电流密度,进而提高了防震锤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4)渗氮处理:在磁场作用下,对防震锤进行低温渗氮处理,得到表面渗氮防震锤;经过渗氮处理,氮化物在防震锤表面分布均匀,氮化层厚度较深。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丙酮中浸泡清洗温度为80-90℃。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超声喷丸处理工艺参数为:喷丸粒径为0.1mm,喷丸角度为90°,喷丸速率为70-75m/s,超声频率为55-60kHz,功率为800W,处理时间为5-6min。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氮温度为-196~-198℃。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低温渗氮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将防震锤放入渗氮炉中,向渗氮炉中通入氮气,排除渗氮炉内的空气;
(2)向渗氮炉中同时通入氨气与氮气混合气体,氮气与氨气通入速率相同,然后升温至450-460℃,保温30-35min,然后加大氨气的通入速率,氨气通入速率升高1.2倍,保持氮气通入量不变,保温2-3小时,温度升高至532-540℃,然后再提高氮气通入速率,氮气通入速率提高1.3倍,保持氨气通入速率不变,保温2-3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防震锤,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氮气通入速率为0.25L/min,氨气通入速率为0.25L/min。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磁场为平行磁场。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磁场强度为10-11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含山县兴建铸造厂,未经安徽省含山县兴建铸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16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镍基复合防滑涂层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DC53钢的渗碳工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