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27887.1 | 申请日: | 2019-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4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郭淼;覃智花;叶含英;肖启辉;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51/06 | 分类号: | C08L51/06;C08K9/04;C08K3/04 |
代理公司: | 11362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梅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依***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石墨烯 聚丙烯 接枝聚丙烯 双壁波纹管 加料 功能化 聚合物相容性 溴代异丁酰溴 相容性问题 反应条件 混合改性 生产加工 有效解决 制备工艺 分散性 环刚度 引发剂 配比 收率 掺杂 合成 应用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以2‑溴代异丁酰溴为引发剂,采用逐步加料合成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调整加料配比和反应时间、条件,控制氧化石墨烯接枝聚丙烯的生产。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物收率高,相比较于聚丙烯直接掺杂氧化石墨烯混合改性聚丙烯的方法,本发明所得产品有效解决了氧化石墨烯与聚丙烯的相容性问题、分散性问题以及界面性问题,所得聚合物相容性更好,所得产品各方面性能提高显著,解决了目前PP双壁波纹管环刚度低的问题,在PP双壁波纹管生产加工等领域有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无机杂化高分子材料合成领域,特别是一种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聚丙烯(PP)作为生活生产中最常用材料之一以其高弹性模量、相对密度小、耐化学药品性能好、表面光洁度高、易加工、价格低廉等优点逐步有代替传统高密度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趋势。虽然聚丙烯在生活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但应用中发现其不足之处尚很明显,比如高温使用时热膨胀系数大、环刚度不高、低温抗冲击性能不够好、缺口抗冲击强度不高等。
针对聚丙烯材料在应用中表现的不足,科学家从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一种改进方法值得关注。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石墨烯和聚丙烯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所得复合材料产品性能进行了各方面测试,研究发现,加入石墨烯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相对于单纯聚丙烯确有提高。但是现目前对该材料的合成方法仍然较为复杂、用时也较长并且该复合材料的分散性和相容性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工艺。本发明简单易行,用时较短,所得产物具有分散性好、相容性高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制备溴化石墨烯:采用2-溴代异丁酰溴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溴化处理,得溴化石墨烯;
制备胺化石墨烯:用对苯二胺和氨水对溴化石墨烯进行胺化处理,得胺化石墨烯;
石墨烯改性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将胺化石墨烯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混合制备,即得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
前述的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工艺中,所述制备溴化石墨烯的步骤包括:将氧化石墨烯在超声作用下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三乙醇胺,再与2-溴异丁酰溴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将产物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得到溴化石墨烯。
前述的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工艺中,按质量比计,所述氧化石墨烯:2-溴异丁酰溴:N,N-二甲基甲酰胺为1:40:270;所述反应装置为三口烧瓶;所述反应条件为在温度低于8℃的冰浴中搅拌反应24h。
前述的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工艺中,所述洗涤时用1,2-二氯乙烷或氯仿洗涤2-3次,再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所述真空干燥的真空度为0.08-0.1MPa。
前述的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工艺中,所述制备胺化石墨烯的步骤包括:将溴化石墨烯超声并搅拌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将分散液转至三口烧瓶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对苯二胺和氨水反应,反应结束后抽滤,留取固体反应物,将产物干燥得胺化石墨烯。
前述的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工艺中,按质量比计,所述溴化石墨烯:对苯二胺:氨水为1:5:5;所述氨水的浓度为28%;所述反应是在室温下搅拌22小时,再加热到80℃继续搅拌3小时。
前述的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接枝聚丙烯的制备工艺中,所述过滤后滤液需用热水洗涤2-3次后,再用乙醇洗涤2-3次;所述干燥是在烘箱中干燥8小时;所述三口烧瓶反应前用氮气将其内空气排净;所述氮气的纯度质量比超过99.99%;所述三口烧瓶设有冷凝管冷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未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278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