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己内酯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31018.6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4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琛;李海涛;江洋洋;孔京;黄伟;史乐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08 | 分类号: | C08G63/08;C08G63/8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酯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己内酯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四齿氮氧配位的铝化合物为催化剂,催化ε‑己内酯通过快速连续反应挤出工艺进行本体开环聚合,经反应挤出、冷却、切粒,制得聚己内酯。该方法催化剂用量少,成本低,且连续化生产,可以用来工业化制备低毒、分子量高且可控的聚己内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己内酯的合成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己内酯(PCL)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热稳定性好、可生物降解和回收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具有良好的高分子相容性,能够制备出各种性能优良的共聚物或共混物,被广泛应用于外科缝合线、组织工程、骨科固定等医用领域。
聚己内酯一般通过ε-己内酯在催化剂和引发剂的存在下开环聚合制备,聚合所用的催化剂、引发剂种类繁多,部分已公开的引发-催化体系催化效果不佳,还有一些已公开的引发-催化体系虽然引发活性比较高,但具有较大的细胞毒性,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专利CN106496538A以羟基醇为引发剂,路易斯酸碱协同催化ε-己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合成高分子量聚己内酯,该方法反应温和,但需用有机溶剂进行分离提纯,且产率较低。
专利CN103539925B以环氧烷为引发剂,有机金属盐为催化剂,C7-C11的芳香醇为分子量调节剂,制备得到聚己内酯,该方法反应时间短,制备的聚己内酯分子量可控,但使用的催化剂含重金属,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毒聚己内酯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低毒有机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少,成本低,且连续化生产,可以用来工业化制备低毒、分子量高且可控的聚己内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低毒有机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采用快速连续反应挤出工艺进行ε-己内酯本体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
本发明所述低毒有机金属配合物催化剂为四齿氮氧配位的铝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
式1。
上述技术方案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25-0℃条件下将三甲基铝加入到含有4-羟基-1,5-萘啶配体的二氯甲烷溶液中,缓慢升至室温后50-110℃条件下反应2-5h后过滤,滤液真空除溶剂后用乙醚洗涤,THF/乙醚重结晶后得式I所述的四齿氮氧配位的铝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4-羟基-1,5-萘啶配体与三甲基铝的摩尔比为2:1.2~1.4。
所述的ε-己内酯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6000:1。
所述的反应挤出工艺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
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40mm,长1438mm。
所述的本体开环聚合制备的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3.66~20.10万。
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分别为:机筒一区70℃,机筒二区90℃,机筒三区100℃,机筒四区120℃,机筒五区120℃,机筒六区120℃,机筒七区100℃,机筒八区100℃。
所述螺杆转速为50-210转/分。
本发明提供的以低毒有机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采用快速连续反应挤出工艺制备的聚己内酯优点是:该制备工艺无需加入引发剂,催化剂用量少,产物低毒,成本低,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可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10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