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低刚度被动式顶部减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3102.1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5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长保;陈志凌;熊海宏;吴海涛;陈冲;邹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代理公司: | 42102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美红 |
地址: | 43022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装置 被动式 低刚度 弹簧板 过渡板 阻尼杆 伸缩 心轴 振动与噪声控制 从上到下 减振效果 平行布置 谐振频率 依次布置 轴向移动 转动惯量 减振 重心 配置 申请 | ||
1.一种车载低刚度被动式顶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第三框架、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和所述第一框架之间连接有多根平行布置的心轴,所述第一框架被配置成可沿所述心轴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一框架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框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二框架的两侧和所述第三框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弹簧板,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可沿水平方向伸缩的第一阻尼杆,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可沿水平方向伸缩的第二阻尼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低刚度被动式顶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有滑动套设于各个所述心轴上的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低刚度被动式顶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块,所述第二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分别连接有可拆卸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弹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凸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卡块之间及所述第二凸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低刚度被动式顶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凸块,所述第三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四凸块,所述第三凸块和所述第四凸块分别连接有可拆卸的第三卡块和第四卡块,所述第二弹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三凸块和对应的所述第三卡块之间及所述第四凸块和对应的所述第四卡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低刚度被动式顶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阻尼杆对应的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阻尼杆对应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阻尼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低刚度被动式顶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阻尼杆对应的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三框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阻尼杆对应的第四连接座,所述第二阻尼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座和所述第四连接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低刚度被动式顶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阻尼杆的伸缩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低刚度被动式顶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弹簧板的表面,所述第二阻尼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弹簧板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未经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31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