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流快件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5214.0 | 申请日: | 201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9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龙艳;惠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10/08 |
代理公司: | 61223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耿路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件 区域码 远程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 中心控制主机 工业相机 分拣 快递 物流 标签 自动化分拣系统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识别系统 条形码图像 互为备份 集散中心 实际需求 二维码 冗余 采集 图像 验证 运转 灵活 图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流快件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涉及物流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所述系统由工业相机、中心控制主机、本地数据库服务器和远程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工业相机采集快件的图片,中心控制主机获取图片中的快件标签,根据该快件标签可得到与其中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图像对应的快递单号以及与目的地区域码图像对应的目的地区域码,最终从远程数据库服务器和本地数据库服务器中分别获得与快递单号对应的分拣口序号和与目的地区域码对应的分拣口序号。本发明将两种识别结果互为验证和互为备份(冗余),灵活满足快件集散中心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上确保自动化分拣系统的不间断有效运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流快件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常见的物流包裹信息识别,多是采用红外条形码扫描获取到快递单号,然后访问远程数据库,获取与条形码对应的包裹配送目的地信息,基于此进行判定快件的分拣出口。这种单一方法识别准确率无法保证,而且因为要实时访问远程的企业平台数据库,一旦出现设备故障,比如网络状况不稳定或网络中断,将直接影响包裹的分拣效率,甚至使系统无法继续进行自动化分拣,进而导致大量物流包裹的堆积和延迟配送,严重影响配送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流快件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流快件信息识别系统,包括工业相机、中心控制主机、本地数据库服务器和远程数据库服务器,所述中心控制主机包括图像采集模块、信息识别模块、逻辑控制模块和数据库管理模块;
所述工业相机位于分拣轨道正上方,用于采集分拣轨道上每个分拣小车上快件的图片,然后将采集的图片发送给所述图像采集模块;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对采集的图片进行图像分析,定位并获取图片中的快件标签,该快件标签包含快件的二维码、条码和目的地区域码信息,获得所述快件标签后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将其发送至信息识别模块;
所述信息识别模块对快件标签上的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图像进行识别,获取快件的快递单号,然后将获取的快递单号发送至逻辑控制模块,同时所述信息识别模块对快件标签上的目的地区域码图像进行识别,获取快件的目的地区域码,将获取的目的地区域码发送至所述逻辑控制模块;
对于接收到的快递单号,所述逻辑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数据库管理模块从所述远程数据库服务器中获取与快递单号对应的快件目的地详细信息,获取快件的目的地详细信息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确定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分拣口序号;
对于接收到的目的地区域码,所述逻辑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数据库管理模块从本地数据库服务器中获取与目的地区域码对应的分拣口序号;
所述逻辑控制模块获得与快件对应的两个分拣口序号后,判断二者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将其中任意一个分拣口序号作为最终确定的分拣口序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物流快件信息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快件的图片;
对采集的图片进行图像分析,定位并获取图片中的快件标签,所述快件标签包含快件的二维码、条码和目的地区域码信息;
对快件标签上的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图像进行识别,获取快件的快递单号;对快件标签上的目的地区域码图像进行识别,获取快件的目的地区域码;
从远程数据库服务器中获取与快递单号对应的快件目的地详细信息,确定与该目的地详细信息对应的分拣口序号;从本地数据库服务器中获取与目的地区域码对应的分拣口序号;
判断获得的两个分拣口序号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将任意一个分拣口序号作为最终确定的分拣口序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邮电大学,未经西安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52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