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高频电刀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7835.2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7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范茗侨;沙德青;李常青;奚杰峰;金鸿雁;李宁;韦建宇;刘春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11646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梦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柄 切割单元 注射单元 滑动 电极部 注射针 高频电刀 手柄部件 手术过程 器械 弹性构件弹性 弹性构件 患者医疗 精准定位 快速注液 大流量 对电极 近侧 可调 外壁 压接 止回 注射 交换 | ||
1.一种多功能高频电刀,包括:切割单元(1)、注射单元(2)、外护套(4)、手柄部件(5)、弹性构件(32);
切割单元(1)包括电极部(11);
注射单元(2)包括注射针(21);
切割单元(1)内置于注射单元(2)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32)固定设置在外护套(4)远端,所述弹性构件(32)的一端相对于外护套(4)固定,另一端能够压接在注射针(21)或电极部(11)的外壁上;所述弹性构件(32)与电极部(11)的弹性接合,可防止电极部(11)完全回缩至外护套(4)内;
手柄部件(5)包括第一手柄(51)和第二手柄(52),所述第一手柄(51)用于控制切割单元(1)的滑动,所述第二手柄(52)用于控制所述注射单元(2)的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高频电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32)包括第一弹片(3211)、第二弹片(3212);第一弹片(3211)的一端固定在外护套(4)的管壁,第一弹片(3211)向远端倾斜延伸,其远侧靠近轴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弹片(3212)从该第一弹片(3211)的自由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并悬空;其中,
第一弹片(3211)与第二弹片(3212)两者均设置在外护套(4)的远端内缩端面(421)的近侧;第二弹片(3212)的径向长度小于等于外护套(4)的半径与注射针(21)的半径之差;
或者,
第一弹片(3211)与第二弹片(3212)分别设置在外护套(4)的远端内缩端面(421)的远、近两侧;第二弹片(3212)的径向长度小于外护套(4)的半径;
或者,
第一弹片(3211)与第二弹片(3212)两者均设置在外护套(4)的远端面的远侧;第二弹片(3212)的径向长度小于外护套(4)的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高频电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32)包括第一弹片(3211)、第二弹片(3212);第一弹片(3211)的一端固定在外护套(4)的管壁,第一弹片(3211)向远端倾斜延伸,其远侧靠近轴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弹片(3212)从第一弹片(3211)的自由端沿轴向向远端延伸;其中,
第一弹片(3211)与第二弹片(3212)均设置在外护套(4)的远端面的近侧;
或者,
第一弹片(3211)与第二弹片(3212)分别设置在外护套(4)的远端面的远、近两侧;
或者,
第一弹片(3211)与第二弹片(3212)均设置在外护套(4)的远端面的远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高频电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32)还具有弹片远端面(322);弹片远端面(322)由第二弹片(3212)的远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并悬空;弹片远端面(322)的径向长度小于外护套(4)的半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高频电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32)包括第一弹片(3211)、第二弹片(3212)、弹片连接部(3213)、弹片远端面(322);所述弹片远端面(322)覆盖在所述外护套(4)的远端;第一弹片(3211)的一端固定在外护套(4)的内腔壁,第二弹片(3212)的一端电连接固定在弹片远端面(322)的周沿;第一弹片(3211)、第二弹片(3212)分别向远侧、近侧倾斜延伸,两者的另一端通过径向设置的弹片连接部(3213)相连;弹片连接部(3213)与弹片远端面(322)的轴心孔构成台阶部,用于实现对电极部(11)的止回以防止其完全回缩至外护套(4)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高频电刀,其特征在于:弹片连接部(3213)的径向长度小于等于外护套(4)的半径与注射针(21)的半径之差;弹片远端面(322)的轴心孔允许注射针(21)通过;弹片远端面(322)可与电极部(11)电连接以共同实施电凝、标记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78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极电凝钳
- 下一篇:一种消融有效热区可控的微波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