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高频电刀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37835.2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7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范茗侨;沙德青;李常青;奚杰峰;金鸿雁;李宁;韦建宇;刘春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11646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梦嘉<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柄 切割单元 注射单元 滑动 电极部 注射针 高频电刀 手柄部件 手术过程 器械 弹性构件弹性 弹性构件 患者医疗 精准定位 快速注液 大流量 对电极 近侧 可调 外壁 压接 止回 注射 交换 | ||
一种多功能高频电刀,包括:切割单元、注射单元、弹性构件、手柄部件;切割单元包括电极部;注射单元包括注射针;切割单元内置于注射单元中;弹性构件弹性压接在注射针、电极部的外壁,且允许注射针的远近滑动;手柄部件包括近侧的第一手柄和远侧的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用于控制切割单元的滑动,所述第二手柄用于控制所述注射单元的滑动。多功能高频电刀可实现手术过程中的器械免交换以缩短手术时间,并可实现电极部突出长度的可调及精准定位,以避免手术过程中使用多个不同的独立的器械而增加患者医疗负担;此外,能够对电极部止回,具有大流量注射的特点以进行快速注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电刀,特别是一种集标记、注射、切割、冲洗、刮除功能于一体且可精准定位的多功能高频电刀。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高频电刀,特别是一种可实现低成本无源注射与有源高频切割的器械,可实现手术过程中器械的免交换以缩短手术时间,并可实现高频切割电极通过手柄调节伸出长度且精准定位,避免手术过程中使用多个不同的器械导致患者医疗负担的增加。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指利用高频器械对大于2cm的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ESD适应症主要是淋巴结转移率极低的早期消化道癌或癌前病变,步骤包括:①标记;②黏膜下注射;③环周切开;④黏膜剥离;⑤创面处理;⑥标本处理。
传统技术中通过高频电刀实现①标记,③环周切开,④黏膜剥离;通过注射针实现②黏膜下注射;电凝钳实现⑤创面处理。在黏膜剥离过程中,黏膜下注射可以将病灶抬起与肌层分离,有利于完成切除病灶,而不损伤固有肌层,减少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手术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高频电刀和注射针进行黏膜下补液。频繁地更换注射针和高频电刀,大大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病人麻醉时间,导致风险提升。
为了改进这一现状,市场上有多种无针注射的高频电刀,但黏膜下注射分为黏膜切除时注射和黏膜下层剥离时的注射。无针注射高频电刀对疏松的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可以实现隆起,但因为高频电刀受限于安全考虑,出刀长度有限,无法进入黏膜下层内部,同等注液体积,隆起效果没有注射针效果好。而对黏膜切除时的注射,相对于疏松的黏膜下层,黏膜层在常规输出压力下,没有针尖是无法实现刺穿注射的。ERBE公司的精细水束分离设备配能提供稳定的高压水束,配合海博刀虽然能在没有针尖的情况下穿透黏膜层实现黏膜下注射,但其水束分离设备的价格让普通的医院望而却步。这无疑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此外,现有技术中注射通道的最小内径通常小于或等于电刀杆内径,受此限制,致使注射时流量偏小,或需增压以保持较大流量。
综上,急需设计一款低成本、免更换且可在同一内镜通道伸出,以及针、刀分离的内镜治疗器械。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频繁更换器械及注射流量偏小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高频电刀,包括:切割单元、注射单元、外护套、手柄部件;切割单元包括电极部;注射单元包括注射针;切割单元内置于注射单元中;电极部可相对于注射针向近端滑动并从注射针中完全退出。
如前述的多功能高频电刀,注射单元包括注射针、注射针座、中管;中管的内径大于注射针的内径;注射针座的近端内表面为向远端渐缩的锥形,用于引导电极部进入注射针的内腔。
如前述的多功能高频电刀,注射针通过注射针座与中管流体连通。
如前述的多功能高频电刀,注射针座的近端和/或中管的远端在两者的连接处设置有侧孔或侧槽,用于将注射针的内腔与中管和外护套的间隙腔相连通形成注液通道。
如前述的多功能高频电刀,手柄部件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用于控制切割单元的滑动,所述第二手柄用于控制所述注射单元的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78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极电凝钳
- 下一篇:一种消融有效热区可控的微波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