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控制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45367.3 | 申请日: | 201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8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文;龚烽;薄云览;吴洪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魏云鹿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门控制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控制器,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电机连接,第三继电器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三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电机连接,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开门使能信号,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速度信号,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关门使能信号,控制器与电机连接,电机与车门连接,控制器用于在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同时导通时,向电机发送开门指令,控制器还用于在第三继电器导通时,向电机发送关门指令。通过硬件逻辑电路来实现车门的控制,可以提高门控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控制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度和舒适度,满足乘客多样化的需求,列车上通常会设置有多个能够自动开启和关闭的车门,每个车门上都设置有EDCU(英文:ElectronicDoor Control Unit,中文:电子门控器),EDCU可以控制电机运转,从而实现打开、关闭车门的动作。
现有技术中,EDCU主要是通过采集输入的安全信号,并采用软件逻辑处理的方式来实现对车门的控制。但是,当列车在复杂的环境下行驶时,EDCU很容易错误采集安全信号,从而导致对车门的误操作,降低了门控的可靠程度,带来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控制装置和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EDCU门控安全性、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和控制器;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开门使能信号,所述第二继电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速度信号,所述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关门使能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与车门连接,所述电机用于控制所述车门打开或关闭;
所述开门使能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导通或断开,所述速度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导通或断开,所述关门使能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继电器导通或断开,所述速度信号用于指示所述车门所属车辆的速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同时导通时,向所述电机发送开门指令,以控制所述电机打开所述车门;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三继电器导通时,向所述电机发送关门指令,以控制所述电机关闭所述车门。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和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触发信号,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采集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的第一电压。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隔离运算放大器,第一运算放大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53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