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PCB除胶的溶胀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2367.6 | 申请日: | 201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4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张尚荣;彭世雄;陈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利尔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2 | 分类号: | C08J7/02;C08L10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叁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4 | 代理人: | 杜立光 |
地址: | 511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pcb 溶胀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PCB除胶的溶胀剂,该溶胀剂由高沸点醇类化合物、高沸点酮类化合物、高沸点酯类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本发明的溶胀剂组合对不同Tg的树脂板的树脂都具有较强的膨松能力且不同TG(低、中、高)值有相似的除胶速率,能够轻易的配合高锰酸盐除去树脂残渣,进而得到蜂窝状的树脂层,大大的增加了后续镀铜层与树脂层的结合力;本发明的溶胀剂用于PCB除胶只需一次除胶,操作方便,除胶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制线路板领域,涉及用于PCB除胶的溶胀剂及其中北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5G时代的到来,PCB行业的发展也为之迅猛,其对线路板的要求出现多样化。线路板的多样化,也就意味着需要用不同的树脂材料来作为基板来满足各功能的需求,而不同的树脂Tg(Tg=玻璃化转变温度) 值也不尽相同,其在除去加工钻孔后所留下的残渣、形成蜂窝状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除去线路板钻孔后留下的树脂残渣、形成蜂窝状的过程称之为除胶。首先用溶胀剂将导通孔内树脂残渣溶胀,然后使用高锰酸盐碱性溶液将溶胀后的孔内树脂除去,形成均匀的蜂窝状,最后再把残留在树脂板上的锰及其化合物除去。树脂板除胶渣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后续孔金属化的品质,而除胶的效果取决于溶胀剂的溶胀效果,只有溶胀剂将孔内树脂溶胀,高锰酸钾才能将之除去。
现有的溶胀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适用于中、低Tg值(小于170℃) 除胶速率在0.15-0.45mg/cm2之间,对高Tg(大于170℃)树脂板的除胶效果差,除胶速率低于0.15mg/cm2;另一类适用于高Tg树脂板,除胶速率在0.15-0.45mg/cm2之间,但对中、低Tg树脂板的除胶速率过高,除胶速率大于0.45mg/cm2,导致除胶过度,损伤基材。对于来料统一的线路板企业可以根据线路板不同的Tg值来选择不同的溶胀剂;但对于来料不一,各种Tg值板材均有的线路板企业,往往使用适用于低Tg值的溶胀剂,对于高Tg值的板材需要除胶两次,这样不仅带来操作上的麻烦,同时也影响产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溶胀剂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线路板溶胀技术中存在的不同Tg的树脂板需用不同的溶胀剂或者需用不同的除胶程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各Tg值板材有着良好的除胶效果且相近除胶速率的溶胀剂。
用于PCB除胶的溶胀剂,该溶胀剂包含高沸点醇类化合物、高沸点酮类化合物、高沸点酯类化合物的混合物;高沸点醇类化合物是指沸点高于100摄氏度的醇类化合物,高沸点酮类化合物是指沸点高于100摄氏度的酮类化合物,高沸点酯类化合物是指沸点高于100摄氏度的酯类化合物;
进一步的,高沸点醇类化合物质量比5-35%和酮类化合物质量比 5%-25%,高沸点酯类化合物质量比5-25%,余量为水。
进一步的,高沸点醇类化合物包括二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甘醇、二甘醇一丁醚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高沸点酮类化合物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2-吡咯烷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酰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高沸点酯类化合物包括丁内脂、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高沸点醇类化合物为二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所述高沸点酮类化合物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所述高沸点酯类化合物为丁内脂;其中:二丙二醇二甲醚的质量比20%、乙二醇的质量比5%、N-甲基吡咯烷酮的质量比10%、丁内脂的质量比5%,余量为水。
优选的,高沸点醇类化合物为乙二醇丁醚、二甘醇,高沸点酮类化合物包括2-吡咯烷酮,高沸点酯类化合物为乙二醇丁醚醋酸酯;其中:乙二醇丁醚质量比25%、二甘醇质量比5%,2-吡咯烷酮质量比10%、乙二醇丁醚醋酸酯质量比5%,余量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利尔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利尔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23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