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换热器的车辆以及用于充电车辆的电气储能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57563.2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8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J-C.阿尔布雷希特;J.韦斯特霍伊泽;C.瓦克斯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 | 分类号: | B60L53/30;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万欣;陈浩然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换热器 车辆 以及 用于 充电 电气 储能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带有换热器的车辆以及用于充电车辆的电气储能器的方法,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具有换热器(10),其至少按需要可以以用作调温介质的液体填充,其中换热器(1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过程介质的进入开口(12)和至少一个用于过程介质的离开开口(14),且其中换热器(1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调温介质的进入开口(16)和至少一个用于调温介质的离开开口(18)。此外,换热器(10)具有至少一个器件,用于主动移除位于换热器(10)中的调温介质,且/或换热器(10)功能上可以与至少一个用于主动移除位于换热器(10)中的调温介质的器件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尤其机动车,带有至少按需要以液体运行的换热器,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气储能器的充电站,以及一种用于充电车辆的电气储能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文件DE 10 2015 220 601 A1中已知一种用于到电池组中的冷却介质或灭火剂的导入装置,经由其在电池组或电池组中的电池单格的燃烧情况中经由端口元件可流体技术上连接有冷却介质存储器或灭火剂存储器,其中对于冷却介质存储器或灭火剂存储器尤其意味着消防车的冷却介质罐或灭火剂罐。文献未详细地参考在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期间不断地重复的充电过程。
从文件DE 10 2016 202 407 A1中已知一种用于充电车辆的电气储能器的充电站。为了在充电过程期间冷却车辆,充电站具有冷却设备,其设置用于从车辆取出热量。该冷却设备应作为吹风机沿车辆前车的方向输送冷却空气。为了冷却冷却空气,设置有换热设备,其应以地下水或河水工作。
在文件US 9,527,403,B2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充电车辆的电气储能器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充电车辆的电气储能器的由充电站和车辆组成的组件,根据其充电站不仅应提供用于充电的电能,而且提供水、空气或另一流体用于在充电过程期间热调节(Konditionierung)储能器。对于该方法和组件不利的是,用作流体的液体在充电过程后至少部分地以剩余液体的形式遗留在车辆中。当该剩余液体尤其在冬天冻结成冰时,车辆的部分(尤其这样的管路和/或元件,在其中保留有剩余液体)可破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提供一种带有以液体运行的换热器的车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气储能器的充电站、一种由这样的车辆和这样的充电站构成的组件以及一种用于充电车辆的电气储能器的方法供使用,其能够实现高效充电和具有高的功能安全性。
该任务的解决方案根据本发明以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另外的实际实施方式和优点结合从属权利要求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具有换热器,其至少按需要可以以用作调温介质的液体填充,其中换热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过程介质的进入开口和至少一个用于过程介质的离开开口。此外,换热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调温介质的进入开口和至少一个用于调温介质的离开开口。在此,换热器此外具有用于主动移除位于换热器中的调温介质的器件且/或换热器功能上可与用于主动移除位于换热器中的调温介质的器件相连接。如在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还变得明显的是,上文提到的器件在本发明的意义中一方面应理解为结构上的设计方案,如例如合适地构造的单独的开口,且另一方面应理解为装置,如例如振动装置、通风器(Ventilator)等。在此,合适的结构上的设计方案和装置也可彼此组合。
上文提到的调温介质尤其意味着冷却介质。调温介质然而可为加热介质,其用于加速达到确定的更高的最小温度。
可填充不仅意味着为了稍后的穿流的目的的手动填充,而且意味着持久填充,通过调温介质、尤其冷却介质持久地流动穿过换热器。在此,作为调温介质连续地将新的调温介质导引穿过换热器,例如通过河水在确定的取出部位处取出且借助于合适的管路由该取出部位到换热器中纯粹地且通过其导引穿过。其但是也可为调温介质,其在冷却循环的另一部位处再冷却且一直又穿流冷却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7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