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前动力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及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59466.7 | 申请日: | 201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4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月;王伟;代康伟;梁海强;易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7 | 分类号: | B60L58/27;B60L5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动力电池 加热 控制 方法 装置 充电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前动力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及充电器,涉及动力电池加热控制领域。该充电前动力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供电设备的供电参数、车载充电器充电参数以及加热膜的电阻;根据所述车载充电器充电参数,确定动力电池包需要进行充电前加热;判断是否需要进入调压模式对动力电池包需要进行充电前加热;确定需要进入调压模式时,根据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参数、车载充电器充电参数以及加热膜的电阻,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得到调整后的电压;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电压,对动力电池加热至截止温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输出调压的方式调整动力电池加热膜的功率的方法,既保证了动力电池加热的稳定性,又增加了系统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包加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前动力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及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日益匮乏,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和发展的趋势,电池作为电动汽车重要的一部分,各方面的性能都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的技术趋势导致动力电池装电量越来越大,对加热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加热膜的功率越来越大。甚至有的加热膜的功率已经达到3.1kW,是国标规定的最小交流供电设备功率的两倍。
现阶段的动力电池加热装置一般为与动力电池贴合的电池加热片与动力电池贴合,我们称之为加热膜。加热膜的应用优势明显,加热布置简单、成本低无需单独的电池加热管路。但是缺点也相对明显,即加热功率不可调。若作为双加热膜方案,动力电池加热膜的成本将会大幅提升。
加热功率不可调导致在动力电池无法放电的前提下,加热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加热失效。而在充电过程中,因为加热膜功率超过供电设备的功率,导致动力电池放电,充电时间反而会增加。
在已经发布的专利中,多数方案都是以加热零部件变更为液冷、采用分档式加热膜、甚至在低温下电池电量不足时,禁止用户使用小功率供电设备来解决或者规避此问题,不仅用户体验不好,也间接增加了用户用车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前动力电池加热控制方法、装置及充电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膜的加热功率不可调导致在动力电池无法放电的前提下,加热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以及在充电过程中,因为加热膜功率超过供电设备的功率时,动力电池放电导致充电时间会增加或者只能选用大功率供电设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前动力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供电设备的供电参数、车载充电器充电参数以及加热膜的电阻;
根据所述车载充电器充电参数,确定动力电池包需要进行充电前加热;
判断是否需要进入调压模式对动力电池包需要进行充电前加热;
确定需要进入调压模式时,根据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参数、车载充电器充电参数以及加热膜的电阻,调整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得到调整后的电压;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电压,对动力电池加热至截止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供电设备的供电参数环和车载充电器充电参数,包括:
获取供电设备的最大输出交流电流A1、充电线最大传输电流A2以及车载充电器自身功率WOBC。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车载充电器充电参数,确定动力电池包需要进行充电前加热,包括:
若当前动力电池包温度不支持充电或者充电电流受限,则确定动力电池包需要进行充电前加热;
其中,若当前温度下允许的最大电流大于当前供电设备电流,则充电电流受限。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是否需要进入调压模式对动力电池包需要进行充电前加热,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94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