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结构型宽频带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2626.3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0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孟永宏;张煜瞳;谢道涛;强珊;徐俊杰;田杰生;李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7/00 | 分类号: | H01Q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1 | 代理人: | 高雪霞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打印 技术 结构 宽频 带吸波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结构型宽频带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使用磁小体作为磁损耗粉体、碳纤维或石墨烯作为介电损耗粉体和骨架,热塑性树脂粘结剂为分散体,结合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先打印底层,再采用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体周期阵列结构作为介质层,最后打印表层,形成三层吸波结构的宽频带吸波材料。本发明吸波材料的介质层由混合粉体与空气混合而成,表层中磁损耗粉体和介电损耗粉体含量较底层低,在2~18GHz电磁波频带内反射损耗均小于‑10dB,且通过调节粉体组成及比例可调节吸波特性,满足不同波频下吸波的实际需求。本发明吸波材料质量轻,厚度薄,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工艺简单,安全性高,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结构型宽频带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吸波材料是雷达波隐身技术的重要实现途径,在应用上主要包括涂层隐身材料与结构隐身材料两类。为提高吸波材料的性能,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多种材料复合、多层结构设计以及基于金属谐振周期结构的超材料吸波体设计等方法。多种材料复合的方法常用于吸波涂层,一般选择几种粉末或纤维材料(如铁氧体、炭黑、氧化锌晶须、羰基铁、碳纳米管以及玻璃微珠等)按照设计比例混合,调节出合适的电磁参数,实现良好吸收。
磁小体是趋磁细菌合成的单磁畴、颗粒均匀、晶型稳定、有质膜包被的复合纳米级Fe3O4颗粒。一定条件下,趋磁细菌可以从环境中吸收大量的铁,用以形成磁小体。磁小体通常高度有序地排列成一条或几条链,形成一个或多个“小磁针”,为趋磁细菌导航定位。磁小体的直径在35~120nm之间,磁性晶体的形状从近球形至子弹头状,单磁畴,具有极高的纯度。由于晶型稳定,颗粒均匀,其吸波性能显著高于人工合成的铁磁性颗粒。磁小体是复合纳米材料,且其中心含有高度有序的Fe3O4晶体,有实验表明,其在交变磁场下的升温速率,比普通的Fe3O4纳米颗粒快得多。增强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需要提高材料对电磁波能量的损耗,碳纤维作为碳族中轻薄的材料,具有比强度高、导电性好、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好和载流子迁移速率高等优良特性,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介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可促进电磁波的散射和多次反射,提高吸波性能。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制造技术逐渐迈入主流市场。3D打印技术具有材料利用率高、材料体系丰富、易成形复杂制件、成本低等优点,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材料逐渐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自下而上、逐层累加的工艺特点使得其在成型复杂结构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光固化3D打印成型是使用较多的制备超材料吸波结构的制备工艺。2018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BRADLEY等通过光固化3D打印技术制备了透明树脂与蒸馏水复合的超材料吸波结构,实现了8~18GHz范围内大于90%的吸波性能;同年香港城市大学REN等采用光固化成型制备了树脂与蒸馏水复合的超材料吸波结构,在5.58~24.21GHz频段实现了超过90%的吸波率;但是光固化成型工艺需要将单元结构中空腔的液态树脂排出,因此通常将单元结构之间设计成连通结构,这种连通结构会影响宽频范围内实现等效参数的阻抗匹配,不可避免地会对超材料的吸波性能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结构型宽频带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针对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由下述步骤组成:
1、将磁小体与碳材料、热塑性树脂粘结剂按质量比为1:1~3:5~7球磨混合均匀,所得混合粉体经3D打印耗材挤出实验机打印成3D打印丝A。
2、将磁小体与碳材料、热塑性树脂粘结剂按质量比为1:1~3:8~15球磨混合均匀后,所得混合粉体经3D打印耗材挤出实验机打印成3D打印丝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26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