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选择性识别一体化磺胺甲恶唑印迹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3704.1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6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亚;荆涛;王晗;付晓芳;叶诚;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海关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5;B01J20/30;C02F1/28;G01N27/327;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 |
地址: | 43005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选择性 识别 一体化 磺胺 甲恶唑 印迹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选择性识别一体化磺胺甲恶唑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领域。本发明制备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血红蛋白‑引发剂复合材料,以此为高效地催化‑引发体系,不需要一价铜离子的引入,可以高效的制备分子印迹复合材料。制备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用于食品样本中磺胺甲恶唑的选择性识别和萃取,取出滤纸后将其覆盖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作为敏感元件可以实现磺胺甲恶唑的高灵敏检测。操作过程简单、快速、高效,实现萃取和检测的一体化,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选择性识别/检测一体化磺胺甲恶唑印迹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问题在临床及水产和畜禽养殖过程中广泛存在,伴随交叉介质转移过程,残留的抗生素在环境介质中不断迁移和转化,经过食物链的富集和传递,这些药物以游离或结合形式残留在动物组织中,最终进入人体,破坏人胃肠道菌群生态平衡,引起心跳加速、肌肉震颤、神经过敏,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不良反应,造成抗生素耐药和“瘦肉精”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而且对我国蜂蜜、水产和畜禽类等动物源性食品出口造成巨大冲击。例如,2002年1月,由于抗生素残留超标,欧盟禁止进口我国包括蜂产品在内的动物源性食品。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整体趋向稳定,然而要想从根本上控制兽药残留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就必须进行源头控制并实施有效的检测,尤其是对饲料、饲料添加剂中违禁、违规药物的快速检测研究。磺胺类药物是一类性质稳定、吸收良好的广谱抗菌剂,在抵抗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等感染的同时,还可以促进畜禽生长,所以一直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中广泛使用,由此产生的磺胺类药物滥用或超用问题十分严峻。我国规定禽肉类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总量不得超过10μg/kg,出口类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总量不能超过3μg/kg,而控制和管理磺胺类药物残留最好的方法是建立一种复杂食品基质中痕量残留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技术。
目前,实验室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动物组织中磺胺类药物含量,但这些方法样品预处理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仪器化程度高,仪器造价高昂,大多数情况下,气相色谱法还需要衍生化,不适合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和基层推广。开发一种灵敏度高、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磺胺类药物残留的现场大批量快速检测方法,十分必要。磺胺甲恶唑是最具代表性,使用量最大,抗菌效果较好的磺胺类药物之一。分子印迹技术是指通过制备与某一特定分子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完全匹配的聚合物,具有灵敏度高,性能稳定,抗外界干扰性好等优点,实现磺胺甲恶唑的高选择性识别。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就是将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快速、操作简单的优势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目标物的痕量检测。
常规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别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需要Cu(I)和CuBr的参与。不仅反应体系很不稳定,极容易收到空气氧的干扰,而且聚合完成后残留的Cu离子很难去除。此外,电化学检测虽然便捷、快速,但是需要苛刻的条件制备敏感识别元件,而且容易受到样本基质的干扰,需要配套高效的样本预处理技术去除杂质,富集目标分子,缺少萃取/检测合二为一的识别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选择性识别/检测一体化磺胺甲恶唑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的选择性识别/检测一体化磺胺甲恶唑印迹复合材料,借助纸基材料可折叠、吸水性强、绿色低廉的性能优势,既可以作为吸附剂实现复杂食品样本中磺胺甲恶唑的高效萃取、又可以作为敏感元件实现磺胺甲恶唑的电化学灵敏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海关技术中心,未经武汉海关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37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