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挤压筒装配后测温孔对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67140.9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3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余念;窦阳;孟帅;朱铭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五钢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分类号: | G01K1/14;G01K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9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装配 测温 对齐 方法 | ||
1.一种挤压筒装配后测温孔对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待装配挤压筒的过盈配合的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的一端为设有凹部限位台阶的外筒小端,另一端为等径开口的外筒大端;所述内筒的一端为设有凸部限位台阶的内筒小端,另一端为等径开口的内筒大端;
在所述外筒上形成外筒测温孔,所述外筒测温孔贯通外筒壁;在所述内筒的外壁上形成内筒测温孔;在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装配后,所述外筒测温孔与所述内筒测温孔在轴向和周向上对齐;
在所述外筒大端的端面上设置具有外筒定位面的外筒定位块;在所述内筒大端的端面上设置具有内筒定位面的内筒定位块;在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装配后,当所述外筒定位面与所述内筒定位面相对贴合时,所述外筒测温孔与所述内筒测温孔在周向上对齐;
加热所述外筒,将所述内筒放入所述外筒内,并使所述外筒定位面与所述内筒定位面相对贴合;
对所述挤压筒进行冷却,所述挤压筒在所述外筒小端和所述内筒小端的降温速率大于所述挤压筒其他部位的降温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筒装配后测温孔对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设置所述外筒定位块前,在所述外筒的内壁上划刻外筒对准线,所述外筒对准线通过所述外筒测温孔的中心,沿轴向方向延伸并引出至所述外筒大端的端面上;
在所述外筒大端的端面上的所述外筒对准线处设置所述外筒定位块,并使所述外筒定位面位于包含所述外筒对准线与所述外筒轴线的平面内;
在设置所述内筒定位块前,在所述内筒的外壁上划刻内筒对准线,所述内筒对准线通过所述内筒测温孔的中心,沿轴向方向延伸并引出至所述内筒大端的端面上;
在所述内筒大端的端面上的所述内筒对准线处设置所述内筒定位块,并使所述内筒定位面位于包含所述内筒对准线与所述内筒轴线的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筒装配后测温孔对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定位块和所述内筒定位块为L型定位块,所述外筒定位面和所述内筒定位面为所述L型定位块的长边上垂直于所述L型定位块的短边并远离所述短边的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筒装配后测温孔对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对准线与所述内筒对准线的线宽不大于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筒装配后测温孔对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测温孔中心至所述凹部限位台阶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内筒测温孔中心至所述凸部限位台阶的轴向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压筒装配后测温孔对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测温孔中心至所述凹部限位台阶的轴向距离与所述内筒测温孔中心至所述凸部限位台阶的轴向距离之间的差值范围介于0.5~1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筒装配后测温孔对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台车式箱式炉加热所述外筒,并在所述台车式箱式炉中冷却装配后的所述挤压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压筒装配后测温孔对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筒冷却时垂直放置,且所述外筒小端和所述内筒小端位于所述挤压筒的下端,所述台车式箱式炉的炉门为向上开启式,在所述挤压筒冷却时,所述炉门关闭4/5~3/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筒装配后测温孔对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测温孔和所述内筒测温孔为多个且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五钢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五钢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714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度变送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防护套管温度传感器的带压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