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预测储层含油性的含油指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储层含油性的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5109.X | 申请日: | 201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5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龙;杨春文;吴天乾;温伟;雷国瑞;程豪华;刘剑波;贾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4;G06Q50/02 |
代理公司: | 41119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旭东;郭佳效 |
地址: | 1007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定性参数 含油性 定量参数 指数模型 构建 录井 预测 数字化 归一化处理 准确度 产量预测 初始权重 储层改造 权重调整 深度变化 有效数据 钻井数据 敏感度 拟合 油气 研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预测储层含油性的含油指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储层含油性的预测方法,属于储层含油性的预测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研究区内历史钻井数据,获取随深度变化的录井参数和初始产油量数据;2)对定性参数赋值,将定性参数数字化;3)将数字化的定性参数、定量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4)设定定性参数、定量参数的初始权重,并计算含油指数;5)将初步计算的含油指数与初始产油量进行拟合,确定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进行各录井参数的权重调整;6)构建含油指数模型。该方法充分考虑了不同描述性参数对油气的敏感度,提高了含油评价的准确度,有利于对后续的产量预测及储层改造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层含油性的预测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测储层含油性的含油指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储层含油性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深入,油气开发动用储量不断向低渗及复杂油气藏挺进,油气水关系越来越复杂。复杂油气藏受沉积相、储层孔隙结构、油气充注率、原油密度、岩屑破碎程度等因素影响,录井各参数定性反映储层好坏级别交叉越来越多,由此得出的定性解释结论符合率逐渐下降,且不能定量解释,反映产油量高低。对储层实行含油性描述和定性解释(油气水层评价)已不能满足勘探开发需要。
常规录井有大量直接反映含油性的参数,如油味、荧光颜色、浸泡液颜色、岩石颜色、含油产状、含油面积、渗油面积、荧光面积、槽面显示、系列对比级别等。上述参数多为描述性参数,前期只能定性评价油气层,很难定量计算储层含油性。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描述性数据的利用率越来越高,通过大量类似数据的统计、分析,使油气层的定量分析评价成为可能。
授权公告号为CN101183154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地质录井解释方法,其是以井筒信息为依托,收集钻时、岩心和岩屑各自的含油气特征、荧光直照特征和浸泡溶液的荧光特征、气测参数、泥浆槽面情况、储层电测参数6类20项参数,储存在相应表格内,然后采用积分方式将各参数项赋予具体的分值,根据上述参数信息,作出解释结论。该地质解释方法通过对反映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的参数进行分析界定,使得定性资料向定量化解释转变。
现有的地质录井解释方法是将各项分值相加,与相应特征指标的最高分值之和相比,得出的百分比值作为该层判断的指标。该地质录井解释方法将描述性参数的作用杂糅在一起,不能对储层的含油性作出准确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测储层含油性的含油指数模型的构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利用录井参数对储层含油性进行量化评价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层含油性的预测方法,以解决现有地质录井解释方法对储层含油性评价的准确度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预测储层含油性的含油指数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预测储层含油性的含油指数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研究区内历史钻井数据,获取随深度变化的录井参数和初始产油量数据;所述录井参数包括定性参数和定量参数;
2)对定性参数进行赋值,将定性参数数字化;
3)将数字化的定性参数、定量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
4)设定定性参数、定量参数的初始权重,并代入公式(1)中计算含油指数:
SGI=S1×Q1+S2×Q2+S3×Q3+……+Sn×Qn (1);
式(1)中,SGI为含油指数,S1、S2、S3、……Sn为录井参数的归一化值;Q1、Q2、Q3、……Qn为录井参数对应的权重;
5)将根据步骤4)初步计算的含油指数与初始产油量进行拟合,确定相关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51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