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产短链脂肪酸的植物乳杆菌制备酸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7371.8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3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史劲松;钱建瑛;吴艳丽;李恒;耿燕;许正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C9/123;C12R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脂肪酸 植物 杆菌 制备 酸乳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一株高产短链脂肪酸的植物乳杆菌制备酸乳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已保藏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389。本发明证明了,从泡菜中分离纯化得到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具有高产短链脂肪酸的能力,将其添加到脱脂乳中进行发酵,得到的酸乳酸甜适中,细腻润滑,粘稠度较好,并且可以减少人工乳脂的添加,在酸乳制备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短链脂肪酸的植物乳杆菌制备酸乳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酸乳通常以鲜牛奶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经均质、巴氏杀菌或者灭菌,乳酸菌发酵等工艺制备的富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酸乳具有平衡肠道菌群,防止乳糖不耐受,降低胆固醇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钙的吸收等作用,因此,特有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酸乳受到人们的青睐。
植物乳杆菌是乳酸菌的一种,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厌氧或兼性厌氧,菌种为直或弯的杆状,单个、成对或成链状,最适pH 6.5左右,属于同型发酵乳酸菌。植物乳杆菌是国内外公认的食品加工用微生物菌种,已被广泛用作发酵剂,在许多发酵食品中起重要作用。植物乳杆菌除了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影响发酵食品的香气、风味、颜色等,还可以产生有机酸,过氧化氢,二氧化碳,脂肪酸,乙醇和细菌素等抑菌物质,有效抑制食品腐败和微生物的生长。植物乳杆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以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短链脂肪酸(SCFA)又称易挥发性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等。乙酸是细菌发酵低聚糖类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基本可以占SCFA总量的60~70%,为机体提供能量,同时也是胆固醇合成的主要底物,大部分能被血液吸收,主要参与肌肉、脾脏、心脏和脑的代谢;丙酸是拟杆菌的主要代谢产物,经肝代谢后为机体提供能量,动物和细胞实验中均一致表明,丙酸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具有一定的辅助调节血脂的作用;丁酸在SCFA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其尤为重要,能被肠上皮细胞吸收,为其提供能量。琥珀酸和乳酸是肠道内的重要的螯合剂,可调节肠道酸性环境,促进矿物质吸收。SCFA可降低肠道pH值,为肠粘膜上皮细胞提供能量,促进矿物质吸收,缓解IBD、IBS等肠道疾病症状,保障肠道健康。综上所述,高产SCFA的菌株所产生的SCFA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具有增强肠粘膜的吸附能力,提高免疫力,降低胆固醇和促进矿物质吸收等,因此,评价植物乳杆菌的SCFA代谢性能,对于改善酸乳的生产加工、开发特色的制备酸乳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高产短链脂肪酸的植物乳杆菌,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于2019年8月16日保藏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389。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菌株CGMCC No.18389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菌株CGMCC No.18389的筛选与分离
将酸菜碾碎,取适量酸菜至100mL MRS液体培养基中32℃富集培养18小时,用接种针蘸取培养液至MRS固体培养基中平板划线,置于厌氧培养箱中(混合气体:N280%、CO210%和H210%),32℃恒温培养48小时后,培养基上具有明显透明圈的单菌落,挑取单菌落至斜面培养基上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并从中挑出符合特征的菌株进行划线培养三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73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