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低C/N处理高盐高总氮制革废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977850.X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8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燕锡尧;张英;张映;李杰;李川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海景天环保科技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30;C02F103/24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藏斌 |
地址: | 256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聚合硫酸铁 絮凝沉淀池 制革废水 调节池 缺氧池 低C/N 总氮 预处理 废水处理领域 聚合氯化铝 水解酸化池 总氮去除率 硫酸亚铁 皮革废水 生化处理 二沉池 好氧池 高盐 去除 废水 投资 | ||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低C/N处理高盐高总氮制革废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革废水依次在调节池、絮凝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中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废水;调节池中投加的药剂包括硫酸亚铁、液体聚合硫酸铁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沉淀池中投加的药剂包括液体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缺氧池内的C/N控制在2.5~3.5。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提高了预处理的效果,还提高了生化处理的负荷,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低C/N条件下总氮的有效去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解决了目前皮革废水因碳源不足而导致的总氮去除率低的问题,具有投资少、成本低的显著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低C/N处理高盐高总氮制革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因制革工艺的复杂性,导致制革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水量大等特点,其主要污染物为酸、碱、硫化物、油脂、氨氮、总氮等。长期以来,人们比较重视氨氮的降解,对总氮问题缺少关注。但随着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总氮问题已成为制革废水处理的难题之一。
制革废水中的总氮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一是脱灰膨胀阶段需投加大量的无机铵盐;二是在制革的过程中大量的蛋白质进入水体,氨化后产生大量的氨氮;三是蛋白质、多肽等的残留形成有机氮。目前制革废水总氮的控制方法主要有:(1)清洁化生产,即源头管控。主要是开发新的脱灰工艺,以减少无机铵盐的投加;(2)改善水处理技术。主要是厌氧-好氧(A/O)工艺、生物膜反应器(MBR)方法等。这些工艺主要是利用生物脱氮即反硝化作用脱氮,而异养反硝化菌需合适的C/N(3~5)才能进行反硝化作用。我国现有的皮革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因C/N过低而引起的反硝化作用降低的问题。这就需要以投加外碳源的方式提高反硝化速率,但是如果投加不当,不但会增加系统负荷,提高运行费用,还存在COD超标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低C/N处理高盐高总氮制革废水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现了低C/N条件下对废水中总氮的有效去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低C/N处理高盐高总氮制革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革废水依次在调节池、絮凝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中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废水;
所述制革废水的总氮含量≥500mg/L,盐度≥10000mg/L;
所述调节池中投加的药剂包括硫酸亚铁、液体聚合硫酸铁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所述絮凝沉淀池中投加的药剂包括液体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所述缺氧池内的C/N控制在2.5~3.5。
优选的,调节池中,所述硫酸亚铁的投加量为1~1.5kg/m3,所述液体聚合硫酸铁的投加量为0.4~0.5kg/m3,所述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0.01~0.02kg/m3。
优选的,所述调节池的加药顺序为:先投加硫酸亚铁,再投加液体聚合硫酸铁,最后投加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优选的,絮凝沉淀池中,所述液体聚合硫酸铁的投加量为0.2~0.4kg/m3,所述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0.1~0.5kg/m3,所述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0.005~0.01kg/m3。
优选的,所述絮凝沉淀池的加药顺序为:先投加聚合硫酸铁,再投加聚合氯化铝,最后投加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优选的,所述水解酸化池出水口处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1~0.4mg/L;所述水解酸化池出水口处的pH值控制在7~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海景天环保科技股份公司,未经山东海景天环保科技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78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