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78128.8 | 申请日: | 201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8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新飞;贺志杰;李雪焦;薛秀全;张阳;刘强;宋贺;刘雪松;康进忠;孟凡翔;陈熙;袁艺;刘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16;B62D25/02;B62D25/2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雷莹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后部 结构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本发明的车身后部结构应用于具有C柱和D柱的车身上,其包括位于C柱和D柱下方的、连接于一起的轮罩外板和轮罩内板,以及连接于轮罩外板和轮罩内板之间的减震器安装板,还包括顺沿C柱延伸设置的、连接于C柱和轮罩外板之间的C柱传力部,以及顺沿D柱延伸设置的、连接于车身的侧围上边梁和轮罩外板之间的D柱传力部;于轮罩内板上还固设轮罩内板传力部,轮罩内板传力部呈倒置的“Y”形,且其上部自由端与D柱连接,两个下部自由端于车辆长度方向上前后布置,并分别与车身的地板纵梁连接。本发明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能够实现力在车身后部结构上的有效传递,提高车辆的NVH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置有该车身后部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影响汽车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噪声和震动;其中,汽车车身及减震器的良好配合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和震动,从而提高汽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进而提高汽车的综合制造质量。
一般来讲,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点的(动、静)刚度对后减震器的隔震量、以及降低路噪的能力有很大影响,当后减震器安装点的刚度越大时越有利于车内噪声和震动的控制。
现有结构中,当后减震器安装点受到来自于悬架中后减震器的激励时,震动和噪声的传播通道为从后减震器安装板至C柱加强板(也就是C柱),由于C柱刚度有限,从而导致车内噪声和震动的控制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身后部结构,以具有较好的传力效果,而可提高汽车的NVH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应用于具有C柱和D柱的车身上,所述车身后部结构包括位于所述C柱和所述D柱下方的、连接于一起的轮罩外板和轮罩内板,以及连接于所述轮罩外板和所述轮罩内板之间的减震器安装板,还包括:
C柱传力部,顺沿所述C柱延伸设置,并连接于所述C柱和所述轮罩外板之间;
D柱传力部,顺沿所述D柱延伸设置,且连接于所述车身的侧围上边梁和所述轮罩外板之间;
轮罩内板传力部,固设于所述轮罩内板上,所述轮罩内板传力部呈倒置的“Y”形,且所述轮罩内板传力部的上部自由端与所述D柱连接,两个下部自由端于车辆长度方向上前后布置,并分别与所述车身的地板纵梁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侧围外板,以及配置于所述侧围外板内侧的侧窗内板,且由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侧窗内板相连,而形成有所述C柱和所述D柱,所述C柱传力部和所述D柱传力部被配置于所述侧围外板和所述侧窗内板之间。
进一步的,于所述D柱传力部与所述侧窗内板之间形成有空腔,且所述空腔随所述D柱传力部的长度方向延展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D柱传力部包括上下布置并连接于一起的上D柱加强板和下D柱加强板,且所述上D柱加强板的上部与所述侧围上边梁连接,所述下D柱加强板的下部与所述轮罩外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C柱传力部连接于所述侧窗内板和所述轮罩外板之间,并与所述侧窗内板和所述轮罩外板之间形成有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轮罩内板传力部配置于所述轮罩内板的内侧。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下部自由端与所述地板纵梁的连接部位,分别对应于所述地板纵梁和所述车身的地板横梁的连接部位设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轮罩内板传力部和所述轮罩内板之间形成有空腔,且所述空腔随所述轮罩内板传力部的形状延展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8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