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982708.4 | 申请日: | 201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76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金闯;张自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斯迪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14;C08F220/32;C08F220/20;C08F220/06;C08F220/56;C09J7/38;C09J7/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杜帅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胶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胶黏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原料组分:丙烯酸丁酯20‑35份、硬单体4‑10份、功能单体0.4‑1份、引发剂0.1‑0.5份以及溶剂60‑70份,其中,所述硬单体选自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功能单体选自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两种,且所述功能单体中需含有丙烯酸羟乙酯。本发明的胶黏剂是将硬单体、功能单体与软单体丙烯酸丁酯等原料组分合理组配,形成良好的物理交联,显著提升了胶黏剂的耐热性能,贴合产品后不会留下残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敏胶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主要是由丙烯酸酯类物质和其他带有乙烯基单体物质聚合而成,是一种同时具有液体和固体特性的粘弹性材料,其不仅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润湿性,而且具有固体的内聚强度,在日常生活和商业产品中应用广泛,例如汽车、电子、包装、医疗和运输等领域。
然而随着压敏胶行业的发展,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压敏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例如耐高温性能差、耐电解液性能差、耐酸碱性能差等等。特别是单纯的溶剂型丙烯酸树脂压敏胶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其耐热性不好、高温下变软、贴合产品后会留下残胶。因此对于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就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压敏胶的耐热性能不好、贴合产品后会留下残胶的问题,提供一种耐热性能好、贴合产品后不会留下残胶的新型胶黏剂。
一种胶黏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原料组分:
其中,所述硬单体选自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功能单体选自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两种,且所述功能单体中需含有丙烯酸羟乙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单体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构成的混合功能单体,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50-70):(20-25):(10-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和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相应的质量份称取各原料组分;
将丙烯酸丁酯、硬单体、功能单体与一部分溶剂混合得到混合物;
向所述混合物中分阶段加入引发剂、混合,其中,向所述混合物中分阶段加入引发剂包括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在保护气体氛围下,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一部分引发剂,在66℃-67℃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2h-3h;第二阶段为:向所述混合物中继续加入另一部分引发剂,在73℃-75℃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2h-3h;第三阶段为:向所述混合物中加入剩余的引发剂,在78℃-8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2h-3h;以及
冷却、加入剩余溶剂,即得胶黏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阶段中,加入的引发剂占丙烯酸丁酯、硬单体和功能单体三者总质量百分含量0.05%-0.1%,在所述第二阶段中,加入的引发剂占丙烯酸丁酯、硬单体和功能单体三者总质量百分含量0.15%-0.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敏胶带,其包括:
基材层;
设于所述基材层一侧表面的胶黏层,所述胶黏层的原料包括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胶黏剂或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胶黏剂;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斯迪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太仓斯迪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27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